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冬训 | 无畏挑战、直面困境,上海排球精神薪火相传
2021-01-11 来源: 上海体育

岁末年初,对于上海排球运动中心的运动员们而言,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光之一。


为备战即将开始的排超联赛(目前因疫情延期),上海男排早早踏上了前往赛地秦皇岛的旅程;中心的三支沙滩排球队伍则奔赴海南,开启为期近两个月的大集训,整个春节假期都将在异地度过;而留守东方绿舟体育训练基地的上海女排以及上海青年男女排,也找不出片刻闲暇放松,所有人都在倾尽全力为全运会进行最后的冲刺。

BN8P0295.JPG

技术的短板、成长的挫折、伤病的侵袭,运动员的生活总有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坎坷与烦恼。而无畏与坚毅,就是上海排球人面对困境的态度。


《夺冠》精神鼓舞着每一颗稚嫩的心


前段日子,电影《夺冠》的热映又一次唤醒了人们关于“女排精神”的记忆。对于上海青年男女排的“00后”们而言,对老女排的了解只是停留在长辈们的讲述,但在收看《夺冠》的不到两个小时内,孩子们的内心仍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BN8P0388.JPG

“电影开头,在漳州的训练馆,看到前辈们全身是伤依然坚持,有着说不出的感动。”在上海青年女排二传柴瀛看来,观影的过程就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女排精神的伟大在于永不言弃,如今的柴瀛也渐渐懂得如何去面对挫折。“最难忘的挫折是去年二青会的四分之一决赛,到现在还会常常回想那场比赛,我们其实打得很好,只是输在了细节。”对于这一切,柴瀛不是一味地遗憾或是伤感,而是希望从中汲取养分,“现在我会在训练时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当时的那些错误。”

BN8P0323.JPG
BN8P0408.JPG
BN8P0709.JPG
BN8P0723.JPG
BN8P0792.JPG
BN8P0807.JPG

在上海青年女排阵中,还有一位与《夺冠》有着不解之缘的小将——出生于排球世家的李西莹。李西莹的奶奶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排球女将之一,母亲曾经也是中国女排的成员,在影片《夺冠》中担任技术指导。长辈们的熏陶也让李西莹表现出了不少与年龄不符的特质。“她不仅有着很好的身体条件,态度也特别认真。即便周末队里休息,也会自发坚持练力量、跑楼梯,空下来了就喜欢研究比赛录像。”上海青年女排主教练何炯介绍道。


在上海青年女排领队李靖看来,尽管队伍里最大的孩子也不过17岁,却已有不少人展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尤其是曾在U18世青赛当选最佳自由人的队长朱星辰。“前些日子军训时,我每天都会提前来到训练场,但朱星辰每次都比我更早。”据李靖介绍,由于体型偏小,朱星辰想在体能测试拿高分比别人更难,“但她从来不抱怨,不仅自己咬牙追赶,还会发动大家一起加练,从最初的倒数几名进步到球队前列。”


是队友,是战友,更是家人


排球是讲究团队配合的运动,默契的形成不仅源自场内的训练,还有场外的真心相待。


去年,在疫情较为严重的时期,上海排球运动中心的运动员们经历了数月的封闭集训。即便后期解禁,那些来自其他省市的运动员也很难与父母相见。所幸,越是难熬的时期,往往越有温馨的故事发生。


“每到周末,上海本地的孩子就会把外地的孩子带回家,享受家庭氛围。到了下一周,再换一位队友招待”。据上海青年女排主教练何炯介绍,这一切都由孩子们自发组织,如今已成为队伍传统。“一直以来,队伍的氛围都很好,有队员受伤了,队友们就会主动帮她打饭,扶她回房间,带她去治疗。”


场外的互帮互助到了场内,则表现为对胜利共同的渴望。“疫情期间没有比赛,我们只能自己队内组织对抗。虽然都是些小比赛,但球员们会在赛前自己组织开会,讨论战术。”何炯表示。


年龄与伤病阻挡不了勇敢的心


鼓舞着小队员们的不仅是电影中的故事,还有在前辈们身边的耳濡目染。


在上海排球中心的成年队伍中,最不缺的就是与伤病或年龄斗争的故事。“沙排队的老将高鹏,半月板二度损伤,训练量一大(身体)就有反应,每天坚持着训练完进行治疗。男排的戴卿尧膝盖一直有伤,长期进行针灸。为了控制体重减少伤病,他每次回家都坚持跑步,还会自己研究制定食谱。”说起这批运动员们,队医黄鑫提到最多的形容词就是“职业”,而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则是上海女排场上的定海神针张磊。


下周一,张磊就将迎来自己的36岁生日,时至今日,她仍是队中体型与状态保持得最好的队员之一。在黄鑫看来,张磊是所有人的榜样,“每天训练完,张磊要么去健身房加练力量、跑跑步,要么就会找到队医或者训练师进行额外的拉伸放松,她时时刻刻都在以特别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据黄鑫回忆,约莫七八年前,在自己最初接触张磊时,这位曾经的中国女排国手就已养成这样的习惯,迄今未有丝毫改变。正是这样的职业态度,让张磊在去年的全国锦标赛等赛事中打出了极高的水准。也正是榜样的力量,让上海排球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排球人间传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