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冬训 | 面对食品安全、疫情防控、防寒保暖三大难题,上海各训练基地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2021-02-09 来源: 上海体育

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沪上各运动队在全运会前的最后一次冬训也进入白热化阶段。当运动员、教练们为了梦想拼搏之时,在他们的背后也有一群人默默地保障着其训练生活的一切。

如何让每一顿餐食安全营养又不失风味?如何将疫情的风险抵御在训练基地之外?如何在寒冷的冬日里给运动员们带去暖意?面对这三大难题,上海市体育训练基地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基地中心)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防寒保暖?上海标准比这要求更高

寒潮的不时侵袭让上海经历了多年来少有的低温天气,防寒保暖自然也成了冬训期间基地中心后勤保障的重要任务。

只不过,对于如今的上海而言,这早已不是问题——部分建设较早的基地早年只配备了空调未装暖气,通过加装热水汀的方式,让室温保持在适宜温度;投入使用还不到两年的崇明体育训练基地,则在设计时就已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场馆、餐厅、宿舍等均装有中央空调,为运动员排除天气因素的干扰;而得益于崇明体育训练基地内连通宿舍、餐馆及部分场馆的连廊设计,运动员们甚至不必走到室外,即可度过一整天的训练生活。

科学的整体规划是防寒工作的基础,而细节处则更见真章。不同的运动队对于温度有着不同的需求,基地中心会根据不同运动队的需求调整室温。同样是泳池内的项目,花样游泳的馆内室温通常需要保持在29℃,而游泳队则需要保持在27℃。就算是同一支队伍,对于温度的需求也会因为训练内容的不同而改变。如果当天的训练强度较大,室温会相对较低,如果是调整性的训练则会调高温度。

食品安全合规?这只是第一步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运动队而言,还要考虑到如何在日常饮食中杜绝违禁成分。在这方面,上海早已形成了一套系统性流程——所有的肉类采购均严格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要求,并在上海体科所的指导下进行,在与供应商签订的协议中明确规定了只有兴奋剂检测合格的肉类才能进入各训练基地,而相关肉类从养殖到屠宰每一个环节都能追根溯源。

在疫情期间,除了保证食品本身不携带病毒外,所有的外包装也均需进行消杀。为防止病毒的输入性传播,各训练基地也基本不再使用从境外进口的海鲜食材。

在严格把关食品安全的基础上,为应对蔬菜等食材的价格浮动,基地中心成立了专门的食品采购小组,通过科学及系统性的比价,降低单一食材的采购成本,而目的则是为运动员提供更高标准的伙食。在营养方面,基地中心也会征求体科所的研究意见。现在运动员食堂的餐食花色品种比以往更多,为了让运动员吃到热菜,还延长了餐厅的开放时间。在崇明体育训练基地、东方绿舟体育训练基地、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射击射箭运动中心等片区采取统一菜单,每天的运动员菜单都会汇总到同一平台上进行统一管理,并形成竞争机制,让厨房大厨们互相比较,共同提升厨艺。

疫情防控,严格要求又不失人性化

在如今这一特殊时期,疫情防控成为了基地后勤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所有进入基地的人员均须提前报备、出示健康码、测量体温,从场馆、餐厅到宿舍走道,所有公共区域均会定期消杀。运动员、教练、工作人员需佩戴口罩进入食堂,就餐时间隔而坐。

为了不影响运动员正常训练,所有的场馆消杀工作都会避开训练时段。每当有运动员从外地或海外返沪需要隔离,只要运动员提出需求,基地中心就会在为其辟出的隔离点的公共区域放置小型训练器械,确保被隔离的运动员能在不与他人接触的情况下单独使用,保持体力、提高身体素质。

一系列严格却又不失人性化的防疫措施,建立起了安全的屏障。去年在疫情较为严重的阶段,多数运动队均经历了近四个月的封闭训练。当被问及这段时期的感受时,不少运动员都曾表示,尽管封闭的训练环境是出于无奈,但得益于有力的防疫措施,在基地中生活训练却有着特别踏实、安全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