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关于印发《上海市社区体育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2-09-01 来源: 上海体育
索引号:AD1102000-2022-013   印发时间:2022-08-29 17:23:06

沪体群2022118


各区体育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等文件,推动社区体育发展,现将《上海市社区体育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体育局

2022824

 

 

上海市社区体育发展实施方案

 

社区体育承担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任务。为进一步做好社区体育工作,加快建设国际知名、全国领先、上海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力城市,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国办发〔202156号)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的《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沪府发〔202121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上海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下沉社区,初步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社区体育党建能力不断加强,以党建带联建,社区体育组织党建覆盖面不断提高,初步构建体育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的社区体育党建工作模式。社区体育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20年底,累计建成各类市民健身步道(绿道)、骑行道总长度1954公里,建成市民益智健身苑点17556个、市民球场2714片、市民健身步道(绿道)1669条、社区市民健身中心101,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社区体育服务供给不断优化,为居民提供健身技能培训、科学健身讲座等社区体育服务配送,基本实现街镇全覆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科学健身指导模式初步形成。体质健康监测服务持续惠及广大市民。社区体育健身组织活力不断释放。社区体育赛事活动不断丰富,上海社区健康运动会、社区体育联盟赛和一区一品”“一街(镇)一品”“一居(村)一品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有序开展。社区体育服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20年底,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62086名,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的2.5。社区体育服务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建成上海市社区体育设施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近2万处社区体育设施二维码全覆盖,智慧健康驿站基本实现街镇全覆盖。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信息化平台优化升级。

(二)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上海社区体育服务范围持续拓展,服务品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上海社区体育服务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面对社区体育治理重心下移的形势和要求,社区体育工作理念有待提升,社区体育服务标准有待明晰,社区体育保障机制有待完善,社区体育组织和社区体育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有待加强,社区体育信息化服务有待完善。面对市民多元化、品质化的体育服务需求,社区体育服务供给总体上还存在供需不平衡、品质待提高等问题。十四五时期,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人民群众新期待,要在新起点推动上海社区体育事业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以满足广大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的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立足社区、融入社区、聚焦社区、服务社区,推动社区体育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完善治理。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于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完善社区体育组织的党建功能,以党建引领社区体育治理向纵深发展。

2坚持共建共享,激发活力。推动社区体育工作机制创新、能力提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社区居民、健身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等参与社区体育服务,激发社区体育治理活力。

3坚持服务为民,提升品质。围绕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服务需求,推进社区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以更高质量的社区体育服务创造城市美好生活。

4坚持培育特色,典型引领。依托上海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社区体育特色,树立典型,积极探索符合上海实际、彰显城市魅力、人民群众满意的社区体育发展路径。

(三)发展目标

2025年,建设高品质的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取得新进展。社区体育治理机制更加健全完善,社区体育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均衡,社区体育健身设施更加举步可就,社区体育健身组织更加规范有序,社区体育赛事活动更加丰富多元,社区体育健身指导更加科学高效,社区体育队伍建设更加专业成熟。形成多方参与、共建共享、服务精准、保障有力的社区体育治理新格局。社区体育成为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健康城市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支撑,力争走在全国前列。

 

“十四五”时期上海社区体育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单位)

2020年

基础值

2025年

目标值

属性

1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街镇覆盖率(%

47

100

预期性

2

市民健身驿站街镇覆盖率(%

100

预期性

3

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个)

100

预期性

4

社区体育服务配送(场)

5547

≥8000

约束性

5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街镇覆盖率(%

75.3

162个)

100

215个)

预期性

6

社会体育指导员占常住人口比例(

2.5

≥2.5

预期性

7

万人拥有体育健身组织数量(个)

23.8

≥24

约束性

8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街镇参与率(%

30

100

预期性

注:以上指标情况来源于《上海市体育发“十四五”规划》《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等文件和有关统计数据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社区体育工作机制创新行动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府在社区体育服务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拓展社区体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推进社区体育服务全面融入社区治理和社区生活。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体育服务激励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体育服务。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体系,制定实施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完善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管理、社区体育服务配送、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指导、市民体质监测等服务标准。落实以街镇为重点的社区体育工作责任,建立以市民满意为导向的服务评价制度,加强跟踪监测。

(二)实施社区体育健身场地拓展行动

以街镇和基本管理单元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均衡布局为导向,优化社区健身设施布局。补齐和拓展社区居民身边的健身场地,推进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市民健身步道、市民多功能运动场、市民健身驿站等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快实现社区市民健身中心街镇全覆盖。推进社区足球场建设。新建居住小区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划,配建社区健身设施。想方设法补建老旧小区的健身设施。系统梳理可用于体育健身的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建筑屋顶等空间资源。支持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党员活动室、老年服务站、卫生服务站、文娱书画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拓展群众健身场地。加强社区体育设施更新、维护与日常管理。实施社区健身设施夜间“点亮工程”。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区居民开放。

(三)实施社区体育健身组织建设行动

发挥社区体育健身组织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建立以体育社会组织、健身团队为重点的社区体育健身组织网络。到2025年,实现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街镇全覆盖。支持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更好发挥在指导、凝聚和服务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等方面的枢纽作用,完善组织架构,探索通过选举、聘任、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实现秘书长等工作人员专职化。加强街镇社会体育指导员站点等建设。引导和规范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社区体育健身团队、网络健身组织、草根健身组织等健康发展,促进社区体育健身组织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

(四)实施社区体育赛事活动升级行动

完善社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组织体系,积极构建“街镇——居村”赛事活动体系,促进社区赛事活动与市级、区级赛事活动相衔接。办好上海市民运动会、城市业余联赛相关社区赛事活动。广泛开展上海社区健康运动会、社区体育联盟赛和“一区一品”“一街(镇)一品”“一居(村)一品”等品牌赛事活动。鼓励街镇打造地方特色的全民健身赛事品牌,支持承接市级、区级赛事。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推广线上线下“双线”办赛新模式,更好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需求。

(五)实施社区体育科学健身指导行动

建立更高质量的覆盖各个街镇的“你点我送”社区体育服务配送机制,创新配送形式,构建“互联网+科学健身”的数字化服务网络,统筹和整合能够提供科学健身服务的高校、体育协会、医疗机构、企业等社会资源,推进科学健身讲座、健身技能培训、赛事活动指导等公共体育服务进社区、进园区、进校园、进楼宇、进企业、进单位。“十四五”期间,全市每年开展社区体育服务配送不少于8000场。

加强对社区体育工作者、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医生等人员的健身指导能力培训,提高健身指导水平。健全市、区、街镇三级市民体质监测网络,提供标准化体质监测服务,推动体质监测服务下沉社区。组织《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力争实现街镇参与全覆盖。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和要求,开展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科学健身指导,总结推广简便易行、科学有效、方便掌握的健身方法,引导市民科学健身。

(六)实施社区体医养融合促进健康行动

整合社区体育、卫生健康、养老等服务资源。推进健康老龄化,到2025年,全市建成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不少于100家,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运动康养服务。推广运动健康师项目,常态化开展运动健康师培训工作,提供社区志愿服务。支持体质监测中心和站点与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倡导“运动是良医”理念,推广常见慢性病运动干预项目和有效方法。完善智慧健康驿站便民服务功能,为居民提供体质测试、健康档案查询、个性化体质健康测评、运动干预指导、运动理疗康复等服务。开展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试点,打造运动促进健康的新型公共服务设施。

(七)实施社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行动

加强社区体育工作人员配备,充分发挥社区体育管理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健身组织负责人等作用。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专项化、专业化、年轻化,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评估激励机制、创新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服务模式。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等级结构,引导退役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健身俱乐部教练等体育专业人士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八)实施社区体育数字化赋能行动

整合社区体育设施信息化服务功能,完善全民健身电子地图,提供场地预约、体育消费券领用、信息查询、器材报修等服务。升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管理平台,方便在线开展社会指导员招募、培训、管理、考核等工作。优化社区体育服务配送信息系统,探索数字化赋能,提供线上健身指导。打造社区赛事活动智慧服务平台,方便市民查询信息和报名参与。

(九)实施社区体育文化培育和宣传行动

加强社区体育文化培育。依托各类社区服务阵地组织开展运动促进健康的社区体育文化宣传活动。开展“最美市民健身步道”“最美市民益智健身苑点”“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系列评选活动。鼓励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活动。鼓励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体育故事的方式,引领社区文明风尚。

加强社区体育文化宣传。挖掘上海体育文化内涵、提炼社区特色的体育文化符号。采取专家讲座、专题报告、市民论坛等多种方式,传播社区体育文化。结合重大体育赛事开展社区体育文化宣传,让社区成为广大居民运动健身、情感联结、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和政府对社区体育的领导,构建以街镇及所属居村为主要单元,居(村)委会、业委会、物业、居民等共同参与的社区体育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落实《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有关社区体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创建上海市全民运动健身模范街镇。

(二)加强政策保障。落实社区体育有关场地设施、人才队伍、经费等保障,确保社区体育服务有效覆盖广大社区居民。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赛事活动、科学健身指导等向社区倾斜。支持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体育服务。

(三)加强队伍建设。选优配齐社区体育工作队伍,组织社区体育管理人员、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骨干、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培训,搭建社区体育学习交流平台。鼓励高校、体育场馆、医院、科研机构、企业等人才共同参与社区体育服务。

(四)加强社会宣传。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新媒体开展社区体育宣传,营造社区体育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挖掘社区体育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加强典型引领,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政策性文件留言咨询

(注:1.只接收对该政策性文件的相关咨询;2.留言时请注明政策性文件名称)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