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东体日报:百年精武打造世界级文化品牌
2020-06-15 来源: 上海体育

编写《精武志》、打造精武会史馆、筹建精武博物馆、启动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6月13日,在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建会110周年的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举办了“百年传承·精武之路”高峰论坛。会上,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举行了《精武志》筹委会和精武博物馆筹委会的揭牌仪式,以及“精武世遗研究与申遗”、精武文化工程《精武志》、“精武学堂”国际文化之路、“精武文化资源研究与保护利用”的签约仪式,正式迈出打造世界级文化品牌之路。

今年,按照签约仪式的内容,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将联手文汇出版社,将精武110周年历史用志书的形式呈现。上海精武体育总会还将在精武会旧址建成精武会史馆,以全媒体展现的方式向市民展现精武110周年历史与文化。未来,上海精武体育总会还将携手社会各界,共同筹建“没有围墙的精武博物馆”,并启动申请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坚定文化自信”、“文明交流互鉴”,让中国文化遗产走向世界。如今,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计1372个。2020年是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建会110周年,诞生于上海虹口的“精武武术”已经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走过110周年的精武文化,正在积极准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百一十年前诞生的上海精武体育会,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一个传承至今的文化成果,历史上真实的“精武会”,比电视剧里塑造的“精武门”厉害百倍,它是海派文化土壤里养育滋润的一项具有上海文化地标意义的成果,也是当年海派文化资源的一次整合,目前全球范围内建立了76个精武会,它是名副其实的一项世界文化遗产。“精武文化”本身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体育与武术,超越了民族与种族,是上海一项不可多得的城市主题文化品牌。“精武不仅属于上海,属于中国,也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不是可以通过世界非遗的申报,在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弘扬精武文化?”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副会长薛海荣表示,抱着这样的想法,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和华师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一拍即合”。双方希望通过申报世界非遗的平台,让精武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民众,这也符合上海海纳百川的精神。

据悉,今年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将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110周年系列文化体育活动,将在线上开展云展览、云课堂、云展演、云集市、云旅游五个活动,并将在线下开展精武110周年相关活动。

精武先贤后人、学者、专家共谋发展——“让精武文化服务世界”

此次举办的“百年传承·精武之路”的高峰论坛,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地精武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回顾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精武前辈筚路蓝缕、栉风沐雨、艰难开拓的奋斗历程,使“民心相通”成为增强各友会间团结、协作的桥梁与纽带,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促进中外民间文化的交流,对于传播与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精武文化之路,提升上海“精武”城市品牌文化的发展之路,海派文化品牌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会长颜建平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110年来,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始终秉承‘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神,在世界各地精武友人的共同努力下,76个精武友会在世界五大洲‘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承担起了‘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桥梁和纽带。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促进世界精武友会之间的交流,继续弘扬精武精神。”

国家教育部全职委副主任刘延申,上海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上海市党史学会会长忻平教授,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仲富兰教授,霍元甲曾孙霍自正,河北保定精武会会长、国家级非遗项目鹰爪翻子拳传承人陈桂学,武术八段、国家级武术裁判员、曾赴英国、意大利等二十余国讲学的王俊法,杨氏太极拳亲族传人、武术七段、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杨氏太极拳总教练傅清泉等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为“百年传承·精武之路”献计献策,谋划百年精武会的未来走向。紫泥春华博物馆馆长耿春华与广陵琴派第十三代琴人、阳羡古琴社社长邵芸菲在现场展示了非遗技艺和古琴技艺展演。

与会专家认为,上海发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桥头堡作用,精武文化也应充分体现服务和对接好国家战略。以内外联动的大视野,加强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与世界各地精武文化联谊会的组织建设与合作机制建设,为上海全球城市建设注入新动力。当前上海各方应形成共识,转变观念,凭借精武文化的优势与特色,将精武文化与“一带一路”的倡议结合起来,在坚持爱国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趋势下,将精武文化服务社会,服务民众的旨意在世界舞台上放射光芒。

霍自正——上海是精武事业的龙头

在“百年传承·精武之路”高峰论坛的现场,精武会创始人霍元甲的曾孙、霍氏后人霍自正与先祖霍元甲的铜像合影。“上海精武总会走过了110年的风雨历程,中间经历了不少的艰苦岁月,能把精武事业和精神传承下来,真的很不容易。”霍自正回忆起10年前的上海精武体育总会100周年庆典,那时世界各地的精武体育分会只有56家。经过了10年的发展,如今这个数量已经扩大到了76家,精武精神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作为后人,霍自正说,当初先祖霍元甲因被称为“东亚病夫”而奋起挑战奥皮音。如今,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仍然传承着前人的精神,始终以为市民带来健康、强健国民精神而不懈努力着。“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的精武人将先祖创办的精武事业不断发展,是新时代精武事业的脊梁!”

在论坛现场,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的老会员“双胞胎姐妹”方媚、方婷心潮澎湃。她们从6岁开始进入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练习武术,至今已经58年了。她们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当年的精武会员编号是048和049号,如今上海精武会员的编号已经到了8000多号。虽然已经年过六旬,但方媚、方婷姐妹依然在为精武事业发展努力工作。“我们将继续共同传承发扬好精武武术和精武精神,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发扬武魂 新方式传承尚武精神

新时代中,如何继续发扬中华武魂,传承尚武精神,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近、了解“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武精神?在“百年传承·精武之路”高峰论坛上,多位专家通过学术交流的方式,助力精武文化发扬光大。

精武会的宗旨是“乃文乃武,唯精唯一”,上升到精神层面则是“爱国、修身、正义、助人”,除了强身健体,还能提升人们的心境和品质。但对于不少当代的年轻人来说,却缺乏有效的途径了解精武。国家教育部全职委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刘延申建议,可以通过多渠道加强精武文化的传播策略,例如筹建精武博物馆,恢复、重建文化记忆,拍摄相关的纪录片,开发更多相关的周边影视产品等方式。

“从精武百年的历程和历史来看,精武文化为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开放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同时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华东师范大学非遗与传统文化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田兆元教授建议,可以深入发掘精武文化的精神,向进一步发扬光大精武文化的目标迈进。

“百年传承,精武之路,打响上海精武文化品牌,为中国梦绽放青春,熔铸共和国的精彩、辉煌!”为了庆贺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成立110周年,军旅作家、诗人、空军政治学院教授薛锡祥还特意创作了一首诗。就如同诗中所说,传承好百年的精武文化品牌,仍将需要精武人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