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青春上海:小社区的体育场馆,展示国际化大都市的体育实力,这里靠什么“出圈”?
2021-10-12 来源: 上海体育

体育场馆是一座城市发展中历史文化的积淀,更是一座城市文化的标志。用活了社区资源,建百姓身边的健身场,居住在康健社区的居民对此有深深的感触。从不断完善体育健身设施,覆盖全人群的服务,带动社区全民健身体系建设,到体会打造5分钟全民健身服务圈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在康健社区,体育健身已经融入到老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

作为全市首家社区体育场,康健社区体育公园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24小时对外开放营业的体育公园,无论是老年、学生、还是公司白领以及残障人士,都可以在这个体育场馆里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

首家社区体育场

服务全人群实现“家门口”健身

康健社区体育公园位于桂林西街168号,是2004年建成的上海市首家社区体育场,设有健身房、足球场、羽毛球馆、篮球场等场地。作为社区运动大心脏的体育公园,全年无休、全情服务,日均接待居民约3000人次,年服务70万余人次,在这里,大小朋友都能感受“互动式”运动新体验。

位于康健街道市民健身中心一楼的“乐活空间”是专为社区老人建设的锻炼中心,包含了心肺功能锻炼、等速肌力训练、微循环促进等专业适老运动健康设备。每周定期开设太极拳、老年瑜伽等课程,乐活空间定期举办专家讲座,提高社区老人科学运动养生理念。康健苑为残障人士配备专业的运动康复设备,并有专业康复人员进行指导。

针对青少年和儿童的体育、体能锻炼,以及开拓孩子们的脑力和体能,康健社区体育公园在征集了广泛市民意见后,进一步完善了儿童游乐区域和休闲区域。同时,休闲区域设有桌椅和户外晴雨伞,集纳凉、避雨、休息、交流为一体的休闲场所,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温馨、舒适、安心的休闲环境。此外,康健社区体育公园还推进智能化创新,实现游客的“互动式”体验,为社区场馆设施数字化管理提供便捷。而在“康健体育生活圈”小程序中,能实现场馆查询、预订、咨询等服务功能,以及运动场地“一键式预约”和“一体化管理”。

据悉,上海市致力于积极推动“社区主动健康计划”助力全民健身战略落实,社区体育依托群众,面向群众,走近群众,服务群众,将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健身设施、健身活动、健身赛事、健身指导和健身文化落到实处,将健康关口的前移通过社区体育的桥梁实现和民众的链接。据统计,2020年,上海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35平米,而本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常住人口比例为45.7%,2020年,社区健身团体是上海市民参与度最高的体育社会组织类型,社区配送体育服务5547场,街道覆盖率达到92.6%,有效的将健康送到人民身边。

康健社区体育公园的相关负责人周伟光告诉记者:“在康健社区体育‘多元化’模式的探索中,通过社会力量和部分场馆设施委托第三方管理的方式,提升服务的专业性、规范性,同时,我们坚持公益性原则,实现公益性运营。这能更好的让老年人、中青年、青少年、残障人士的健身区域,实现体育+健康+康复+养老一体化服务模式。”

助力推动“双减”政策

社区体育场成“学生们最爱”

工作日早上8时不到,空气里还弥漫着凛冽寒意,位于桂林西街168号的康健社区体育公园已经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送完孙辈上学的老人都会来这里运动片刻,或疾步快走,或使用全新的健身、康复器械。在社区体育公园裙楼一层的“乐活空间”,每周,这里还定期举办太极拳、老年瑜伽、健身舞等团操课程,还有老年防跌倒、常见慢性病预防等讲座。“我最喜欢这个‘律动沙发’,每天坐15分钟,晚上就能睡个好觉。”沈阿姨说道。

不仅如此,康健社区体育公园全年提供足球场、篮球场免费公益开放,为社区青少年提供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场所。“我们一直致力于为周边学校提供免费活动场地,同时,主办、承办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周伟光告诉记者,“体育场内设有一个7人制足球场,1个多元化的儿童乐园,300平方米的智能健身区、围绕足球场设有6道塑胶跑道,跑道内圈跑道以圈为200米,外圈跑道为250米。除此之外,场内还设有标准室内羽毛球场5片、乒乓球3台,室外篮球场1片。”

自“双减”政策实施后,社区体育公园更是深受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一到放学这里就成为了“学生们最爱”。开业17年,康健社区体育公园超高人气从未下跌,每天早晚,前来这里跑步、健身、打球的人群络绎不绝!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卡卡妈妈,告诉记者:“现在学校严格按照‘双减’政策在执行,作业基本上都在学校里完成了。我们一放学就会来这个体育公园,一般会带他锻炼一个小时,他很喜欢这里的氛围,小伙伴们很多。我们家楼下操场的跑道不多,只有一个篮球板,还经常被其他人占据,这里不一样,各方面的设施会好很多。”

乐乐小朋友今年6岁,据他爸爸介绍,他每天都会来康健社区体育公园上足球班,“双减”政策落实后,给了孩子更多可以活动的时间,孩子在时间安排上也更加的自由。“这里的足球课是课后安排的,因为孩子很喜欢足球,所以一放学就来踢足球,已经学了很多年了,我们大人也很喜欢这里的环境。”乐乐爸爸说。“刚开始的时候只有几个小朋友,后来慢慢地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家长们很信任我,风雨无阻地将孩子们送过来训练,当然,我们的教学也是比较具有公益性质的,收费很低。”黄教练告诉记者。

“体育公园足球场、篮球场的开放,不仅推进了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群众体质,为他们锻炼身体提供了更便利的设施条件,也让市民享受到了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周伟光说。

打造“社区体育生活圈”

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

作为可复制、可推广,极具上海特色的社区体育公园,康健社区体育公园不仅拥有“顶端”的智慧化手段,更是从安防、能耗、便捷、科技等多层面实现智能化管理。通过物联网健身和体测设备的信息传输,为整个体育公园乃至全区的体育设施进行功能排布,实现精细化的全面健康大数据的运营管理,小到团操课程的排期,大到新建体育场馆的合理布局,都能在智慧赋能的基础上得到现阶段的“最优解”。

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开始,康健社区体育公园将按照儿童友好社区创建目标,增加部分适宜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儿童锻炼的器材,持续完善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器材的科学配置,助力推动“双减”政策的实施。同时,为促进康健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提高康健社区居民幸福指数,今年,徐汇区将按照《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围绕“一城一都四中心”,助力建设“人人运动、人人健康的活力之城”。

“从康健社区体育公园的17年坚持中,我们通过上海社区体育服务的数量、质量和能量的进阶,看到‘健康上海’行动中有来自全民健身助力全民健康的决心与坚持,也看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贯彻践行。”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张叶涵教授表示,“上海公共体育服务具有均等化、普惠化、标准化、高效化、精准化的趋势,让服务内容全龄化、业态模式创新化、信息服务平台化、硬件设施智能化、培训指导个性化、体质监测动态化带给民众更好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康健社区只是上海社区体育发展的代表之一,未来,上海市将继续坚持‘六个身边’,以社区体育夯实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为上海民众打造“一站式”的运动休闲康养服务空间而有所作为。”

张叶涵说:“从公益健身出发,细分服务人群,提供针对性指导,康健社区体育公园通过17年发展,真正做到让全民健身,全民健康。一座好的城市,一座能够培养文化软实力的城市,一定拥有公共基础设施所必不可少的文化体育医疗等融合的营养土壤。这些公共设施是市民爱上上海无数个理由之一,类似上海康健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它是一种智慧,一种方向,不是一个单纯的行政概念的社区自治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