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上海市体育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
2016-12-02 来源: 上海体育

  根据全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市体育局会同相关部门,编制了《上海市体育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将有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规划》的编制过程

  《规划》研究和编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研究起草阶段: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制定工作方案,开展《规划》前期研究,明确1个总体规划和12个分项规划的编制任务要求,提出“十三五”期间上海体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形成《规划》初稿。

  修改完善阶段: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坚持总体规划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以及体育设施布局、足球改革等重大政策研制同步进行,组织召开了系列专题研讨会,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明确总体目标、重大项目和工作举措等,形成《规划》修改稿。

  衔接论证阶段: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等内容进行对接,并按照市“十三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衔接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规划》草案。

  二、《规划》的编制特点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力求把握比较准确的思想方法。

  (一)坚持跳出体育看体育

  《规划》编制的视野不局限于体育局系统,而是融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充分发挥体育在增强城市软实力、活化城市功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培育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站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以及体育产业大发展的角度,注重把体育内容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服务业、教育、旅游、文化等专项规划,同时将相关内容纳入体育专项规划,分工合作,各有侧重,努力形成互促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坚持放眼世界看体育

  按照上海2040年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目标,通过智库比较研究,对标国际上体育城市共同的评价指标体系,鲜明地提出了“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奋斗目标,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国内外重要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和充满活力的体育科技创新平台。

  (三)坚持聚焦改革看体育

  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等文件要求,力求把改革的精神贯穿在《规划》编制的全过程,推动体育发展方式逐步从行政主导向行政服务和市场推动相结合转变、从政府办体育向扶持引导社会办体育转变、从体育部门主管向多部门联动转变。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包括六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总结上海体育发展的历史成就;第二部分是分析体育“十三五”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第三部分是确定体育“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第四部分是明确发展的主要任务;第五部分是规划的保障措施;第六部分是关于规划的组织实施。

  (一)发展目标

  围绕2025年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形成体育氛围浓烈、体育事业繁荣、体育产业发达、体育品牌凸显、体育人才辈出、体育交流活跃、体育要素集聚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基本框架。立足上海,为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国内外重要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充满活力的体育科技创新平台奠定坚实基础,使体育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相适应,与市民体育需求更为匹配,对城市的影响力更加提升,为我国体育强国建设作出突出贡献。具体包括四项目标:一是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二是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三是职业体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四是体育产业市场活力充分释放。

  (二)主要任务

  一是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完善公共服务新体系。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进一步健全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进一步完善社区体育健身设施。进一步增强市民健身素养,全面提升市民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程度。进一步丰富体育健身产品,推动职工体育、学校体育、老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和社区体育等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建设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

  二是提升科学训练水平,打造竞技体育新优势。着力抓好科学选材、科学训练、情报信息和科学保障,努力提高竞技体育的发展内涵、训练水平和综合效益。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模式,走精兵强将之路。建立多元化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显著提高职业体育发展水平。

  三是引导培育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新发展。发挥市场配置体育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引导体育消费和各种所有制体育企业健康发展。积极培育体育健身休闲产业。重点发展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构建体育产业服务平台。

  四是推进足球改革创新,开创足球发展新局面。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社会足球和足球产业,推进足球强市进程,努力创造具备承办世界重大足球赛事的条件。抓改革,创新足球管理体制机制。抓基础,完善足球发展工作格局。抓保障,建立足球改革发展支持体系。

  五是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加快场馆建设新步伐。以群众喜闻乐见、普遍参与的项目为重点,积极布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平方米。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综合利用率,通过政策保障、购买服务、经济补偿、部门合作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教育等系统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程度。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六是培育体育社会组织,形成多元发展新格局。加快改革体育社会组织管理制度,规范和促进体育协会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厘清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体育社会组织的格局。增强体育总会功能,使体育总会成为体育领域事务工作的主体,成为承上启下的枢纽型组织,成为体育社会组织培育服务中心。优化体育社团发展环境。

  七是繁荣发展体育文化,建设体育文化新高地。把体育文化建设渗透到体育工作实践中,发挥体育健身、强心、益智、乐群的突出功效,并以丰富的体育文化、体育精神影响人、教育人,成为上海国际大都市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印记。大力培育上海体育文化品牌。抓好体育文化阵地建设。构建智慧体育大平台。

  八是转变政府体育职能,创新体育治理新机制。正确履行政府的体育职能,加快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政府机构职能体系,真正将体育行政部门的工作重心放到规划布局、制定政策、加强监管、完善服务、推进立法上来。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构建现代体育管理体系。完善体育法规体系建设。

  九是加快扩大开放步伐,提升体育城市新优势。主动融入全球化进程,充分发挥体育优势,有效畅通各类国际体育优质资源进入渠道,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构建与国际体育接轨的制度环境。建设多元的国际化体育服务载体。凸显上海体育对外交流窗口。

  (三)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体育规划引领。二是加强财政金融扶持。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加强科技创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