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上观新闻:上海的“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2021-09-10 来源: 上海体育

上午,市民王先生通过小程序预约了普陀体育馆篮球场地,他跟几个球友约了一场球。下午,王阿姨带着5岁的孙子来到美兰文化活动中心,孙子被送到四楼的青少年体适能训练中心,她自己到长者运动健康之家锻炼身体。晚上,夜归的周小姐到康健社区体育场锻炼,这里有开放到晚上12点的无人智能化管理健身房。

在上海,每天类似这样的场景在上演,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家门口的健身场所成了很多市民的第一选择。近年来,随着市民身边的健身场所完成新一轮升级,“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专业化让传统场馆“变脸”

自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各地纷纷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改造功能、改革机制”工程,同时鼓励政府体育场馆委托第三方企业运营。

已经有着62年历史的普陀体育馆,陪伴了一代代上海人的体育生活。2020年,经历了改扩建工程后的普陀体育馆一改公共体育场馆传统的自主经营模式,对标国际国内先进的体育场馆管理运营理念,有效借力外脑,通过公开招标形式引入了专业场馆运营企业,由上海洛合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对体育馆进行整体管理和运营,让老馆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普陀区体育馆作为区内第一家市民健身中心,辐射周边曹杨、长寿、长风、石泉、真如等社区居民。洛合体育董事长戴富祺告诉记者,普陀体育馆通过调整优化和升级改造,使体育馆各项功能更加贴合当下市民的健身需求,目前配有篮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房和健身房等设施供市民进行体育锻炼。在经营模式上,数字化管理后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转而投入到更多惠民的举措中。比如,适当调整了以往的“包场制”,开发手机小程序进行场地预约,让每位市民健身爱好者能够充分地获取场地资源,享受运动,同时也保证了一定的公益性。

升级后的普陀体育馆还吸引了不同类型的各类赛事活动,包括自主品牌赛事、市级、区级体育赛事活动等,保证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赛事、月月有亮点,从而吸引了更多的优秀体育企业在此形成体育产业集聚效应。

普陀体育馆共享健身房无需年费,让市民实现健身自由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洛合体育此后又一举拿下嘉定安亭镇文体活动中心的运营权。通过整体品牌形象设计和打造,安亭文体中心内体育场馆及设施全面升级,提高了场馆设施使用率。比如文体中心活动步道及室内场馆空间升级,增加了智能运动仓、酷投投篮机及体育用品展示墙;综合健身馆区升级,增加了瑜伽、击剑等业态等,能满足各年龄人群的健身需求。

智能化让体育服务增效

从传统粗放型经营,到智能精细化管理,大大提升了公共体育服务的效能,也一定程度缓解了“健身难、健身贵”的问题。

在普陀体育馆,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人脸识别进球捕捉等新技术与体育馆本身的先进设施相结合,为场馆提供清晰准确的大数据支持,增强了用户运动体验。借助共享模式,普陀体育馆内建立区内首家九回共享健身房,市民通过小程序预定,可以享受每小时3元、6元、9元的公益价格,体现共享健身房“无年卡、无月卡、无次卡”的优势,避免了传统健身房预付费模式的弊端。普陀共享健身房自对外营业以来,平均每天服务达100人次,成为普陀区的人气健身圣地。

康健社区体育场(资料图片)

2004年建成的康健社区体育场是上海第一家社区运动场。据康健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升社区场馆设施数字化管理水平,康健街道开发了集场馆查询、预订、咨询等服务功能的“康健体育生活圈”小程序,实现运动场地“一键式预约”和“一体化管理”。在智慧健身步道上运动,通过人脸识别,就能记录下时长、里程、速度、卡路里等运动数据,并给出排名,还能为健身者提供运动推荐,真正实现智能化服务。

在美兰文化活动中心内,有着上海目前最大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智能化场景已运用到老年人健身,迈出数字化转型的一步。锻炼者佩戴的智能臂环,可以实时显示运动心率、消耗的卡路里、运动等级等,方便掌握锻炼者状态,保证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运营方尚体乐活还为老年会员建立了“一人一档”的运动健康数字档案,会员只需通过登录“尚体乐活”公众号,就可在后台查询自己的健身数据和身体情况。下一步还将开放亲情账号功能,通过账号绑定,会员的子女可在公众号后台了解父母的锻炼情况。

市民在美兰文化活动中心长者运动健康之家锻炼

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融入城市数字化转型,依托“互联网+健身”提供适老化的专业智慧服务,加强运动促进老年人健康的样本跟踪研究,上海将把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打造为“体医养”融合的示范站点和老年人欢迎的民生工程。

未来让市民更懂得健身

建市民身边的场地,增加举步可就的体育健身设施。近年来,上海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建的市民健身步道、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市民球场等体育健身设施,形成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的体育健身设施服务网络,完善高品质的“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深受市民好评。

在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锦一小区,居民参与到市民益智健身苑点改造中。区体育局通过召开居民意见征询会、张贴工程示意图和效果图,广泛征询居民意见。最后改造完成适合全人群全功能的健身苑点,皆大欢喜。闲暇时刻,这里有络绎不绝来锻炼的市民,充满着欢声笑语。居民宋先生在锦一小区生活了近30年,曾经是海员的他到过国外很多城市,他告诉记者,“像上海这样在住宅附近就有健身设施的外国城市可不多,我们生活在这里的幸福指数特别高。”

凉城新村街道锦一小区的市民益智健身苑点(资料图片)

市体育局一级巡视员赵光圣介绍,上海将推进都市运动中心、市民健身驿站、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智慧健康驿站等新项目,补齐健身设施短板,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上海还将试点推进“体医融合”职工运动健康促进项目。探索提供运动处方服务,构建覆盖全人群的慢性病运动干预体系。以智慧健康驿站为载体,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体质监测等资源,为市民提供自助健康服务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试点推广社区健康师项目,指导市民健康吃、科学练、治未病、防慢病,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体育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十四五”时期,上海将努力营造“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的全民健身城市环境,加快建设与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和健康上海相适应的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全民健身活力城市。计划到2025年,上海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左右,打造高品质的“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