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上观新闻:体育是数学老师教的?“双减”后每天有课的体育老师紧缺,“微专业”师资出手
2021-09-16 来源: 上海体育

“体育课,天天见。”根据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制度安排,今秋学期开始,小学阶段学校每天都要开设1节体育课;加之“双减”政策落地,校内课后服务时段也创造出大量“体育时空”,从多方面保障每天校内、校外体育活动各1小时。于是,眼下体育老师们成为课时排在前三的“大忙人”,教学量仅次于语文、数学老师,师资十分紧缺,难点痛点显露。

怎么办?你的体育真是数学老师教的?没错。在上海,小学体育教师大部分来自上海师范大学,作为体育教育主力“供给侧”,其在小学教育方向开出“微专业”,让非体育的各科师范生修读,进体育学院培养体育专业素养,通过3年标准学制,胜任“兼职体育老师”。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早在2014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就明确“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各高校在实践层面开展“1+X课程”等课程改革,向综合化方向发展探索。去年中办、国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也提出,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推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学协同育人。

2018年起,上海市试行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课改,确保小学每周从原来的“3+2”变为“4+2”,即4节体育课+2节活动课,而今每周体育课时又增加25%,做到“5+2”。体育老师够不够?来自市教委教研室的体育教研员王立新透露,经过多区专项调研,以教育大区浦东为例,目前专职体育教师的缺口就近500人。他认为,仅依靠上海师大、华东师大及上海体院的体育师资培养,很难满足如此大的需求。因此,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可通过增开体育师范类基础课程,如队列队形、广播操等韵律活动、体育游戏等,先解决非专职的体育教学人才之缺。

事实上,去年出台的《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工作管理办法》就鼓励有一定专长或基础的学科教师“一岗多能”,通过培训来承担部分体育带训及赛事活动组织等工作,对体育师资队伍形成有益补充。为此,上海师大前瞻布局,2020年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非体育师范生体育专业素养培养》立项,让非体育专业的“准教师”也有能力上体育课。体育教育(小学教育方向)微专业负责人时维金表示,修习学子在主修专业的有效年限内修完这项“微专业”,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480学时,总学分要求达30分。

按课程体系,在第一阶段“兴趣”模块,学生必读《大学体育》,在两学年修满4门公共体育课,现已开出《跆拳道》《篮球》《排球》《足球》《武术》5门课程,供学生选上4门。在第二阶段“乐趣”模块,主要培养小学教育系学生具备组织课外或课余体育活动课,学会小学生常见的体育运动伤害预防和紧急处理,习得小学校内体育赛事的裁判、组织等能力,相关通识选修课程包括《体育教学概论》《保健体育与健康教育》《早操创编与基本体操》。在第三阶段“志趣”模块,若干学生在之前两阶段基础上,进一步完成6门体育教育专修课程《田径裁判、组织与教学》《运动训练学》《体能游戏》《体育心理学》《运动解剖与少儿运动生理学》《少儿体适能测量与评价》学习。

据悉,经过首次试点,目前“微专业”已覆盖上海师大教育学院的2019级、2020级小学教育系学生,其中两个年级的各160人,也就是全部小教专业学子即将修完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而2019级的16名学生已确认“进阶”,将修读完所有3个阶段,并将获得微专业证书。闵行区教育学院体育教研员冯敏建议,针对小学体艺男教师明显不足的现状,希望师范类男生多多修习体育教育微专业,并将这一特色微专业拓展至小学教育以外的其他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