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模型(航空)项目决赛在深圳市龙华文体中心综合馆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23支代表队,共281名领队、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见证了这场体育盛会的圆满结束。上海代表团在本届全运会航空模型项目决赛中斩获了2金1铜的优异成绩!这也标志着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赛事科技体育项目(定向、航海模型、车辆模型与航空模型)顺利收官!
回顾本届全运会群众赛事科技体育项目,上海运动员奋勇争先,最终斩获3金2银2铜的好成绩,用实力书写了上海科技体育的蓬勃发展篇章。
定向赛场创历史 夺全运会群众赛事上海首金
5月11日,全运会定向项目决赛在广东茂名率先收官。这是定向项目首次纳入全运会群众赛事序列,而无线电测向项目则是时隔32年重返全运舞台。在男子定向团体赛中,由刘晓明、江源、许阿溶、周文龙(替补)组成的上海队,顶着高温降雨等极端天气,凭借长距离个人赛第一、短距离个人赛第一、中距离个人赛第四的出色表现成功夺冠,为上海代表团斩获本届全运会群众赛事首金。
在无线电测向女子团体赛中,褚珂芸、蔡璐怡、苏晨虹、林艳华、王龑霖(替补)组成的队伍,在涵盖4个小项的团体角逐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收获银牌。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队参赛选手均为普通市民,涵盖高校体育教师、白领等群体,他们通过赛前选拔汇聚赛场,用拼搏诠释了群众体育的无限活力。
模型运动多点开花 航海车辆航空齐夺牌
本届全运会模型运动(含航海、车辆、航空)赛事于9月至10月在广东深圳先后开赛,上海代表团在三大细分项目中多点突破,斩获2金1银2铜,尽显科技体育硬实力。
9月23日,航海、车辆模型项目率先落幕。受台风天气影响,赛事赛程大幅压缩,且全部采用三人团体赛制,极大考验选手抗压能力与协作水平。上海健儿迎难而上:车辆模型团体赛中,张方洲、陆佳俊、倪睿锴在1轮排位赛与6轮决赛中稳扎稳打,以默契配合摘得银牌;遥控帆船模型团体赛中,金戈、吴又轩、赵亦航凭借精准战术执行与团队协作,再添一枚铜牌。值得关注的是,航海模型运动时隔8年重返全运舞台,车辆模型运动则首次成为全运比赛项目,上海队在全新赛制与复杂天气下的稳定发挥,彰显了在模型运动领域的长期积累。
10月19日,航空模型项目顺利收官,上海代表团强势斩获2金1铜,为本届全运会群众赛事科技体育项目征程画上圆满句点。首次参加全运会的吴思宏在汽油机模型绕标飞机(P3D)项目中表现惊艳,在两轮飞行中凭借高超操控精度与稳定心态夺冠;教练兼队友张旭骏同步发力,收获该项目铜牌。
作为首次纳入全运会的新兴项目,无人机足球(F9A-B)决赛备受瞩目。由翟一男、金子童、周修平、雷雨辰、吕若源、张宗信组成的上海队,在五人制红蓝对抗中一路高歌猛进:小组赛五战全胜晋级,淘汰赛先后战胜四川队、吉林队,决赛以54:28的比分击败安徽队,夺得全运会历史上首枚无人机足球金牌。
无人机竞速(F9U)、遥控手抛滑翔机(F3K)、室内遥控空战(P3Z-D)和室内橡筋动力滑翔机(F1D-P)等项目的参赛选手,同样以刻苦训练夯实竞技基础,以精心备战打磨技术细节,在本届全运会赛场奋力拼搏,充分展现了上海科技体育健儿的昂扬风采。
此次佳绩不仅延续了上海在航空模型运动领域的传统优势,更为11月15日至18日首届世界无人机足球锦标赛落户上海预热,届时全球顶尖选手将齐聚申城,共赴科技体育盛宴。
科技体育结硕果 申城运动谱新篇
本届全运会科技体育项目的圆满收官,离不开上海市体育局的科学统筹与各相关单位的协同发力。从定向项目的首金突破,到模型运动的多点开花,上海代表团的7枚奖牌涵盖了传统优势项目与新兴潮流项目,既彰显了 “科技+体育” 的融合魅力,也反映了上海科技体育普及推广的显著成效。
作为群众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定向、模型等科技体育项目的全运之旅,为普通体育爱好者搭建了追梦舞台,也为全民健身事业注入新活力。未来,上海将持续推动科技体育项目发展,借助世界无人机足球锦标赛等国际赛事平台,进一步提升科技体育的影响力与覆盖面,让更多市民感受科技运动的独特魅力,为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