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2014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公告
2015-08-06 来源: 王晨炜
19.jpg

19

  • 19.jpg

    19

  • 18.jpg

    18

  • 17.jpg

    17

  • 16.jpg

    16

  • 15.jpg

    15

  • 14.jpg

    14

  • 13.jpg

    13

  • 12.jpg

    12

  • 11.jpg

    11

  • 10.jpg

    10

  • 9.jpg

    9

  • 8.jpg

    8

  • 7.jpg

    7

  • 6.jpg

    6

  • 5.jpg

    5

  • 4.jpg

    4

  • 3.jpg

    3

  • 2.jpg

    2

  • 1.jpg

    1

一、前言

  2014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首次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全民健身事业推向了更高的发展平台。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客观评估上海市及各区县政府部门全民健身工作效果,市体育局制定了《2014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300指数评估办法》(简称“300指数”),上海体育学院作为第三方承担了“300指数”评估工作。
  “300指数”以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目标,设定“健身环境”、“运动参与”、“体质健康”三个一级指标进行评估,每个一级指标100分,满分为300分。
  2014年评估周期为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2014年“300指数”共有34个量化指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指标为基本要求,不直接得分),其中“体育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和“体育场地设施安全开放管理”指标首次纳入指标体系。
  本次评估数据来源包括:“300指数”的34个量化指标中,有6个客观指标由市体育局和市教委直接填报,24个客观指标则由街镇、区县体育局和区县教育局分别申报,另有4个主观感受指标由上海体育学院通过对市民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获取。此外,还从《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和2014年上海市民体育场地需求状况调查分析报告》和2014年上海市国民体质监测结果中抽取部分公共数据。300指数所涉及的“人均”计算基数均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上海市常住人口数。
  本次评估采取的满意度调查,以本市市民为样本,覆盖17个区(县),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400份。为了保证调查的全面性和代表性,每个区(县)均包括了8种类型的调查地点,具体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社区健身苑点、公共运动场、对外开放学校、综合性体育场馆。
  为直观表达评估结果,本公告采用5种颜色对综合指数和各单项指数发展水平进行区分,其分值和定义分别为:
  绿色(单项80分以上,综合240分以上):满意;
  蓝色(单项60-79分,综合180-239分):比较满意;
  黄色(单项40-59分,综合120-179分):一般;
  橙色(单项20-39分,综合60-119分):较不满意;
  红色(单项20分以下,综合60分以下):不满意。
  二、评估结果
  (一)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 300 指数 为2 51 —— 满意
  “健身环境”发展指数为85分——满意
  “运动参与”发展指数为84分——满意
  “体质健康”发展指数为82分——满意
  与2013年相比,2014年“300指数”略有提升,其中“健身环境”发展指数略有下降,“运动参与”发展指数有所提升,“体质健康”发展指数略有提升(图1)。2014年全市各区县300指数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差距为44分,与2013年(分差为62分)相比降低了29.0%,区县的差异化程度逐年缩小(图2)。
c4ca4238a0b923820dcc509a6f75849b.jpg
1 2014 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 三项 指数 (单位:分)
  c81e728d9d4c2f636f067f89cc14862c.jpg
图2 2014年上海市各区县全民健身发展指数(单位:分)
  
  (二)“健身环境”发展指数 85 —— 满意
  2014年上海市“健身环境”发展指数为85分,处于绿色的“满意”区域(见图1),较2013年略有下降。评估结果表明,“政府主导”、“财政经费投入”、“场地设施建设”和“市民满意度”四个二级指标均位于“满意”区域,其中“财政经费投入”、“场地设施建设”和“市民满意度”较2013年皆略有下降(图3)。

  2014年,市、区两级政府在全民健身事业方面的日常工作经费投入总额达到32337.9万元,人均全民健身日常工作经费为14.1元。值得注意的是,徐汇、长宁、静安、虹口、杨浦、宝山等六区的2014年度体育财政支出增长幅度低于前一年度区域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截止2014年底,本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74m2,较2013年增长0.02m2。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率为84.3%,与2013年相比略有下降。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于健身环境的总体满意度达到85.4%。

eccbc87e4b5ce2fe28308fd9f2a7baf3.jpg

图3 2014年上海市“健身环境”发展指数指标水平(单位:分)
 
  (三)“运动参与”发展指数 8 4 —— 满意
  2014年上海市“运动参与”发展指数为84分,处于绿色的“满意”区域(见图1),较2013年有所提升。评估结果表明,“健身组织与团队发展”和“科学健身指导”指标处于“满意”区域(图4),均较上年略有提升,其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由上年的“一般”提升至“比较满意”。2014年,本市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和赛事6573场(次),参与人数超过171万人。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各级各类社会体育组织951个,在街镇和学校登记的10人以上的体育健身团队35684支,其中学生体育社团为8581支,社区健身团队为27103支,平均每万人拥有15.5支体育健身团队。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44734名,占常住人口的1.94‰。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上海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40.4%。
a87ff679a2f3e71d9181a67b7542122c.jpg
图4 2014年上海市“运动参与”发展指数指标水平(单位:分)
  (四) 体质健康 发展指数 82 —— 满意

  2014年上海市“体质健康”发展指数为82分,处于绿色的“满意”区域(见图1)。评估结果表明,“体质测试服务网络”较往年稳步提升,“体质达标率”略有提升,“运动干预”略有下降(图5)。2014年,为市民提供体质测评、运动处方、健身指导等服务的体质测试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市共有103个社区市民体质监测站(队)常年向社会开放,覆盖全市街镇的49.5%;新建4个区级市民体质监测中心,实现全市区县全覆盖;组织开展了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完成幼儿、成年人、老年人42400人的监测计划任务。当年本市各级体质监测中心、站(队)共为153688名市民提供体质测试服务,受测市民体质达标率为96.8%。

e4da3b7fbbce2345d7772b0674a318d5.jpg

图5 2014年上海市“体质健康”发展指数指标水平(单位:分)
  三、分项结果分析
  (一)健身环境
   1. 政策保障:
  2014年,本市市、区两级政府全民健身工作围绕加强全民健身工作制度化建设、推进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常态化建设与管理、加快全民健身活动社会化运作等目标扎实推进,不断创新。当年,市政府批准《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2012-2020)》;市体育局制定实施《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试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各区县体育行政部门均制定了本区域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实施方案,加大投入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嘉定、杨浦、静安、长宁等区都推出了健身场馆预定平台,闵行区建成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信息化管理平台,普陀区建成智慧体育信息平台,为市民健身提供了便捷的查询和预订服务。
  2. 财政经费投入:
  2014年,市、区两级政府加大了对全民健身工作的投入,人均全民健身日常工作经费为14.1元,较2013年增长33.1%(图6),经费主要运用于公共体育设施的改扩建与管理、“30分钟体育生活圈”的建设、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的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和实施市民体质监测等,有效地满足了城乡居民多层次的体育需求。
 
1679091c5a880faf6fb5e6087eb1b2dc.jpg
图6 上海市人均全民健身日常工作经费比较分析(单位:元)

  2014年,上海市各区县人均全民健身日均日常工作经费较为不平衡,最高和最低相差22.1元。

8f14e45fceea167a5a36dedd4bea2543.jpg

图7 2014年上海市各区县人均全民健身日常工作经费比较(单位:元)
 
  3. 场地设施建设:
  2014年,本市新增体育场地面积467095.8m 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74m 2。当年全市新建成百姓健身步道63条,新增步道面积90193.1m 2;建成百姓健身房21个,超额完成市政府实事工程任务。此外,本市还新建了352个社区健身苑点、31个社区公共运动场、6个百姓游泳池。崇明县试点建设自行车绿道,率先完成23公里陈家镇自行车绿道示范段建设。截止到2014年底,本市共建有百姓健身步道264条,覆盖158个街镇,社区覆盖率达到76%。

  根据2014年公布的《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本市体育场地数量排名前10位的体育场地依次是健身苑点、篮球场(馆)、乒乓球馆、棋牌房、健身步道、健身房(馆)、小运动场、室外网球场、台球房、游泳馆(图8)[1]。同时,根据对市民的调查显示,市民喜爱并急需的体育场地类型排名前10位的分别为健身步道、健身苑点、羽毛球馆、游泳馆、乒乓球馆、健身房(馆)、综合性体育场、多功能体育馆、篮球场(馆)、舞蹈房(图9)[2]。目前本市市民对于体育场地设施的需求与实际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c9f0f895fb98ab9159f51fd0297e236d.jpg

图8上海市体育场地类型现状图(单位:个)
 

[1] 数据来源于《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
[2] 数据来源于《2014年上海市民体育场地需求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45c48cce2e2d7fbdea1afc51c7c6ad26.jpg
 
图9 上海市市民对体育场地的需求(样本总量:73469人)
  2014年,本市中小学校总数达到1514所,较上年增加79所,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的学校为1277所(2013年为1243所),占中小学校总数的84.3%,在学校总数增加的情况下,开放率略有下降。目前学校场地开放的时段、时长和场地类型与市民的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同时中心城区学校体育场地的教学区域分隔和灯光改造工程的实施难度较大。开放过程中,少数市民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情况时有发生,个别市民还将宠物带入校园,给学校卫生管理造成较大压力。
  2014年本市游泳场所执行《经营性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有关要求,当年全市共有562家游泳场所依法取得经营许可证,占全市游泳场所总量的90.0%。自6月20日至9月10日为游泳场所夏季开放阶段,全市共累计开放191253场,接待泳客675万人次,游泳场所卫生合格率为91.4%。
  4. 健身环境意度
  市民对健身环境的总体满意度为85.4%,其中体育“场地设施环境卫生”和“性价比”满意度最高,场地“设施满足需求状况”和“管理水平”的满意度较低。(图10)
  d3d9446802a44259755d38e6d163e820.jpg
图10体育场地设施满意度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居民前往社区体育场地、单位体育场地锻炼所花费的时间少于前往大型体育场馆、经营性健身会所和其他体育场地,在被访者近一年经常使用体育场地类型中选择最高的为社区体育场地,比例为69.2%(图11)。对各类体育场地的分项满意度排序进行比较发现,社区体育场地的满意度最高,有6项满意度指数均列第一,仅在“设施维修状况”满意度上列第二;而经营性健身会所在“设施维修状况”满意度上排名第一,在“场地管理水平”和“场地交通情况”2项上均列最末。

6512bd43d9caa6e02c990b0a82652dca.jpg

图11 近一年经常使用的体育场地类型选择占比(多选)
  ( ) 运动参与
  1. 健身活动状况:
  2014年,在本市举办的6573场(次)全民健身活动和赛事中,参与人数达到200人以上的占到21.4%(图12)。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共举办各类赛事3810场,吸引了近148万名市民参赛。大联赛项目设置从2013年的11个增至38个,承办协会从12个扩增至33个。大联赛中比赛场次最多的乒乓球赛达461场;参加人数最多的项目则是路跑,共有近27万人参赛;单项赛事参加人数最多的是2014上海坐标城市定向挑战赛的参赛人数达到10070人。
  2014年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成功举办,其规模、设项、参赛学生人数均创历届之最。

  本市全年共举办国家级以上赛事129次,其中国际比赛53次。F1上海站、网球大师赛、汇丰冠军赛、斯诺克大师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等品牌赛事观众人数逐年上升,其中F1上海站和网球大师赛现场观众人数达到创纪录的18.5万人次和3.7万人次。2014年,上海首次举办国际最高级别五星级马术障碍赛──环球马术冠军赛,现场观众人数近2.6万人次。

c20ad4d76fe97759aa27a0c99bff6710.jpg

图12上海市体育活动参与人数的比例分布
  2. 健身组织与团队发展:

  截止到2014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社会体育组织951个,较2013年增加了33个。其中市级体育协会88个、体育基金会2个、区级体育协会267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91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157个和其他社会体育组织246个(图13)。

c51ce410c124a10e0db5e4b97fc2af39.jpg

图13上海市体育社会组织类型构成比例
  全市共有在册体育健身团队35684支,较2013年的23813支增长了33.3%。市民体育健身团队仍多为小型团队,人数在10-30人之间的团队占到84.4%。在健身团队开展的锻炼项目中,数量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健身操舞(含踏板操等)、排舞、广播操、太极拳(剑)、健身气功、乒乓球、木兰拳(剑、扇)、体育舞蹈、秧歌(含海派秧歌)、羽毛球。值得注意的是,社区健身团队多为贴近市民生活、便于日常参与、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的拳、操、舞类项目,而在中青年人群中最受欢迎的球类和路跑类社团或俱乐部,因组织形式较为松散,尚未纳入政府统计序列。
  3. 科学健身指导:
  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为44734名,其中国家级194名,一级648名,二级7252名,三级36640名。目前,有1465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活跃在社区体育健身团队中,占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的32.8%。
  本市全年共举办健身指导培训和讲座3973场,惠及市民近34.9万人次。健身指导培训与开展赛事和活动相比,在数量和服务人次均有较大差距。
  4.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
  2014年上海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40.4%,与上年基本持平。健步走、路跑、羽毛球、篮球、广场舞(含交谊舞)、乒乓球成为上海市居民最经常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
  根据调查,上海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最主要的目为增进健康,占69.5%(图14),其次为娱乐休闲,提高运动能力,促进人际交往,调整情绪等。
aab3238922bcc25a6f606eb525ffdc56.jpg
图14上海市民参加体育锻炼主要目的(多选)
  调查显示,影响市民参与锻炼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闲暇时间,占53.6%,工作负担重、场地较远、不懂锻炼方法、缺少场地设施等也是制约上海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制约因素(图15)。
9bf31c7ff062936a96d3c8bd1f8f2ff3.jpg
图15影响上海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多选)
  5. 健身组织和活动满意度

  2014年上海市民对体育健身组织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85.2%,其中对于健身组织的规范性和信息公开的满意度最高,对于健身组织的专业化水平满意度较低。(图16)

c74d97b01eae257e44aa9d5bade97baf.jpg

图16体育健身组织满意度比较

  从近一年市民参加的健身组织类型选择占比来看,所有被访者中,14.9%的被访者没有参加任何体育健身组织,按照选择占比由高到低排列,位于前4位体育健身组织类型为由社区发起的组织、由单位发起的组织、社区的自发组织和体育部门的体育健身组织(图17)。

70efdf2ec9b086079795c442636b55fb.jpg

图17近一年参加的体育健身组织类型选择占比(多选)
  按照各年龄段上海市居民选择体育健身组织“能满足”和“基本满足”需求的占比之和由低到高排列,依次为:19~30岁(72.4%)、18岁以下(78.0%)、31~40岁(81.5%)、41~50岁(85.2%)、61岁及以上(87.2%)、51~60岁(89.1%),说明随着年龄上升,市民倾向于做出更好的评价。

  2014年上海市民对大众体育比赛或活动的总体满意度为84.4%,其中对于活动“参与的便利性”和“公平公正”满意度最高,对于“活动数量”和“活动种类”满意度较低。(图18)

6f4922f45568161a8cdf4ad2299f6d23.jpg

图18大众体育比赛或活动满意度比较
 
  ( ) 体质健康
  1. 体质测试服务网络:
  2014年新建了松江、崇明、闵行和宝山4个区级市民体质监测中心,实现区级市民体质监测中心全覆盖,为进一步提升本市体质监测和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各区级监测中心合计专兼职工作人员167人,全年开展各类监测服务活动152场次。全市有效开展工作的社区市民体质监测站(队)为103个,覆盖本市街道乡镇数的49.5%。覆盖全市各区县的区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共有专职人员67人,兼职人员109人,为学生开展体质监测活动117次。
  2014年国家开展了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各区县体质监测中心为完成监测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市民体质监测站(队)在积极做好对外开放服务的同时,也积极参与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本次监测,全市共完成43462名幼儿、成年人、老年人的体质监测数据的采集,其中徐汇、浦东、杨浦、松江、嘉定和奉贤等六个区作为国家监测片,按要求向国家上报7200人的监测数据。
  本市体质测试服务网络信息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已全面实现各监测中心、站(队)与“上海市民体质数据库”的实时数据上报和传递。专门开发的“体质密码”手机APP在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中发挥积极作用,使广大受测市民能第一时间下载监测数据,了解监测结果,获取运动处方,及科学健身知识等信息。
  2. 体质研究和运动干预:
  2014年,各区县加大了全民健身科研工作的力度,以区县体育主管部门牵头开展的全民健身科研课题共计12项,研究内容涉及“郊区市民体质变化趋势”、“运动干预与II型糖尿病症状改善的作用”、“集中和分散力量训练对中老年女性体质的影响”等内容,发表论文18篇;共有11个区开展了改善体质、慢病防治的运动干预,合计干预人数9157人。在针对慢病防治的多项运动干预中,得到了卫生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2014年,市教委实施青少年体质干预67066人,制定了《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3. 体质达标:

  根据2014年本市各市民体质监测中心、社区市民体质监测站(队)年度服务数据,及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合并统计,受测市民体质达标率为96.8%,保持良好水平(图19)。根据2014年市教委公布的《2013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公告》,本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达标率为93.8%,其中小学为94.0%,初中为93.3%,高中为94.4%。

1f0e3dad99908345f7439f8ffabdffc4.jpg

图19 2012-2014年 上海市民体质达标率比较
 
   四、结论
  (一) 主要成果
  1.2014年上海市全民健身总体发展情况令人满意,“健身环境”、“运动参与”和“体质健康”三个分项指数的差异缩小,区县发展指数的差距逐年缩小,市民满意度较高。
  2.市、区两级政府重视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基本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列为区域体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政府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部分区县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工作取得一定成果。
  3.市民参与体育健身呈现出需求多样化、运动项目专项化和参与形式团队化的发展特征,体育健身团队增长迅速,市民体质状况继续保持良好水平。
  ( 工作 瓶颈
  1.各类体育场地面积和数量增长较慢,现有体育场地的类型和布局不能充分满足市民多样化、专项化的健身需求。
  2.科学健身指导不足,社会体育指导员活跃程度不高,体质测试在科学健身中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
  3.体育公共服务普遍依赖于政府提供,社会化市场化程度较低,公共体育服务的信息化水平不高。
  ( 发展对策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的陆续出台,以及本市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工作要求的进一步推进,今后一段时间本市全民健身事业需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实现工作机制的改革与完善上实现新的突破。
  1.市、区两级相关政府部门必须落实《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2012-2020)》,切实保障体育用地和建设资金。同时借助研制新一轮体育事业和区域社会事业规划的契机,重点解决制约本市全民健身发展的瓶颈问题。
  2.加快厘清政府、社会、市场权责,实现全民健身事业从政府独轮驱动向“政府、社会、市场”三轮驱动转变,引导各类社会力量承接公共体育服务、参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推广健身培训和组织赛事活动等。
  3. 加强科学健身知识宣传,推广体质测试与健身指导相结合;落实社会体育指导员岗位制和相关配套保障措施,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依托“互联网+”,创新服务模式,加快市、区两级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综合平台建设步伐。
  4、大力发展健身技能和运动项目培训,推广运动技能的业余等级制,引导市民健身向多元化、专项化方向发展。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