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2025年中国国际帆板大师在上海市青浦区落下帷幕。在为期五天的赛事中,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30名帆板选手齐聚上海元荡湖,争夺专业组、大师组、业余组三个组别的冠军。包括东京奥运会冠军卢云秀、上届男子专业组冠军、法国名将法比安•皮亚纳扎,此外还有来自意大利、韩国、泰国等国家的高水平运动员参赛,有5名为巴黎奥运会参赛选手。
在男子专业组赛场,中国选手毕焜延续了此前的高光状态。在斩获第十五届全运会男子水翼帆板冠军后,他再度发力摘得本次赛事冠军,实现荣誉再加冕;女子专业组方面,法国运动员露西・贝尔伯什凭借稳定发挥脱颖而出,成功将冠军奖杯收入囊中。
大师组与业余组赛事同样精彩纷呈。大师男子组李文跃、大师女子组安风葵、公开组蒋军等选手凭借出色发挥登顶冠军,展现了帆板运动跨越年龄与国界的魅力。
中国国际帆板大师赛是由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上海市体育总会与青浦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国际帆板赛事,首届全国帆板大师赛举办于2018年。2023年,上海将其引进并落户青浦区。2024年,全国帆板大师赛升级为国际赛事,更名为中国国际帆板大师赛。到今年,赛事再度升级,获世界帆联正式批准成为奥运级别积分赛,竞技水平与国际化程度再上新台阶。
赛事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姚方林介绍,为提升观赏性,今年赛事特别将比赛航线设置为障碍滑航线,区别于传统的场地赛航线。这一革新使得选手的实时排名变化更为直观,大大增强了比赛的悬念与视觉冲击力。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副主席傅丹青认为,让不了解帆板的市民朋友也能看得懂、看得爽,也是办赛的重要之处,希望现场市民朋友们的热情能够带给运动员更多力量、突破自我、勇创佳绩。
今年是上海引进帆板大师赛的第三个年头,与前两年不同的是,今年的中国国际帆板大师赛的举办地从原先的金坞半岛首次搬到了元荡湖水域。不同于金坞半岛的封闭式水域,元荡湖因与淀山湖相连,水域格外宽广。这种 “开放连通” 的地理特质,恰好更适配帆板运动赛事对水域空间的要求。本次赛事期间,湖面阵风最高达到28节,强劲的风力进一步放大了赛事的紧张感与观赏性。依托强劲阵风,专业组选手充分驾驭风势,展开了6轮对抗激烈的角逐,每一轮比拼都充满速度与技巧的碰撞。
近年来,世界帆船联合会一直在推动帆船帆板赛事向城市景观赛事方向发展。“青浦的水域条件非常适合举办高水平的帆板赛事。”世界帆船联合会主席李全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特别提到,本次赛事从大观园这样的公共景区延伸到专业赛事,实现了资源共享,为文体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样板。
来到“新家”,中国国际帆板大师赛也有了崭新的面貌。根据中国清代名著《红楼梦》的描写设计而成的大型仿古园林——上海大观园成为了赛事新的所在地,大观园的园区周边也成为了最佳观景地之一。从上海大观园进入,沿着元荡湖岸线而行,仿古风格的园林、石桥、亭台楼阁都成为了市民观看帆板赛事的“最佳前景”。不远处,还有今年刚刚正式通车的沪苏湖高铁飞驰而过,沿途旅行的市民游客还能通过列车车窗眺望湖中的风帆逐浪。
赛事现场,选手和观众们除了紧张刺激的水上竞速外,主办方在赛场周边精心设置了绿色农产品展区、传统技艺体验区、文创产品特色区等特色展位,将体育与青浦本地文化、农业特产深度融合。展区内,青浦的特色农产品、非遗文化展示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现场试吃、展商互动等环节,更让人们在感受运动激情的同时,领略到本地特色产业的魅力。
赛场外,主办方还在赛事前夕组织了市民探营日活动。中国帆板开拓者、奥运银牌得主张小冬,携手帆船奥运冠军徐莉佳、前国家队教练蒋林华亲临现场,带领幸运市民深入赛事腹地。在两位冠军与资深教练的引导下,市民们初步了解了帆板文化,学习了基础操作技巧。现场帆板爱好者一同下水,张小冬在船上进行解说与引导,带领市民领略在风景秀丽的元荡湖上,帆板运动御风而行、与水搏击的独特魅力,助力市民参与体验帆板运动。张小冬认为,赛事邀请多名奥运会参赛选手莅临上海青浦,除了可以增加比赛的竞争度,也期待这项品牌赛事能让更多上海、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观众都能了解帆板运动,甚至来到上海青浦金泽镇亲身体验。
在今年的2025年中国国际帆板大师赛的赛事安排中,还专门设置了一天组织运动员文旅参观。让选手、观众和更多参与者在青浦放松身心、对话自然也是本次赛事的特色之一。
“我们这次特意围绕帆板大师赛,设计了一系列“赛前-赛中-赛后”都能参与的活动,把“农、文、旅、商、体、展”这六大板块都带动起来。”青浦区金泽镇党委委员吴建芳介绍,把不同的业态串起来,进一步激活本地的文化、生态资源。
2025年中国国际帆板大师赛虽已落幕,但风帆激起的涟漪仍在延续。这场融合竞技、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赛事,不仅提升了其在国际体育舞台的能见度,也为未来持续打造“水岸联动、赛旅融合”的体育品牌写下精彩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