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襟江带海,通达四方,凭借特殊的经济地位与联通中西的开埠属性,在清末民初成为武术名家的齐聚之地。当源远流长的武术扎根在海纳百川的上海,从百家争鸣、汹涌澎湃,到兼容并蓄、不断创新,上海武术已经走过了百年风雨征程。
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同时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上海武术院(上海市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编著了《海纳百川 兼容并蓄——上海武术百年纪事》一书,并于12月21日在上海报业集团举行了新书发布会。
以书为媒,沪上武术名宿齐聚一堂
自明末清初以来,霍元甲、王子平、佟忠义、吴鉴泉、蔡龙云等一批大家在上海这片土壤上将武术发扬光大,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上海中华武术会等应运而生的武术团体更是承载了那个时代对于武术这一“国术”的冀望。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薪火相传、兼容并蓄的上海武术也越来越展现出海派文化的一面,契合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品格和精神。
为发掘整理上海武术百年来的发展历史,展现上海武术文化的培育与传承,弘扬崇德尚武、自强不息的武术精神,在上海武术院(上海市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的组织下,《海纳百川 兼容并蓄——上海武术百年纪事》历时近一年的精心打磨,终于正式出版面世。
新书发布会上,上海武术院(上海市健身气功管理中心)院长陈皓谈及了这本新书的出版历程:“我们走访了上海武术界各位专家、学者与从业者,通过讲述回忆、提供资料、查询史料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发掘整理了上海武术的百年历史。”
中国武术九段、上海体育学院教授王培锟、邱丕相、虞定海等众多为新书出版提供帮助的武术界名家亲临新书发布会现场,第一时间获赠首批新书。邱丕相则在现场再度书写“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这一书名,留下了珍贵的墨宝。
《海纳百川 兼容并蓄——上海武术百年纪事》一书涵盖了上海武术百年发展史、上海武术院发展史、上海武术社团代表、上海学校武术发展、上海“全国武术之乡”、上海社会武馆/俱乐部以及武术拳种在上海等诸多内容。其中,对于当下上海武术事业不断迎来春天亦有详细讲述。
竞技体育方面,不仅有上海武术队和上海武术运动员们在各项海内外大赛中争金夺银、勇创佳绩;群众武术方面,众多武术拳种在上海普及,武术已经深入各个社区、学校和家庭,形成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满足了大众的健身和文化需求。
而在提升武术的影响力方面,在上海市体育局的带领下,在上海武术院(上海市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的工作下,从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到上海武术世锦赛,从上海武术的段位制发展到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创新推出的原创武术舞台剧《止戈战疫》,从“上海标准”到助力武术“出圈”,上海武术人一直在行动。
以史为鉴,可以更好地推动上海武术事业在新周期的发展。陈皓表示,接下来,上海武术院将以此书出版发行为契机,进一步做好上海武术事业的传播与社会推广工作,让更多市民了解武术、喜欢武术、参与武术,让武术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载体,为建设“人人运动、人人健康”的活力之城做出积极贡献。
编辑:唐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