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绿舟体育训练基地位于青浦朱家角淀山湖畔,总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水域面积66万平方米,其中水上训练场地建于1983年,其它建于2002年。2015年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国家级综合体育训练基地,2025年世界赛艇锦标赛将在这里举行。
在宽阔的水域航道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奋力挥桨,为国家荣誉和个人梦想不断前行。今天,让我们走近国家赛艇队,与领队助理高放一起聊聊赛艇吧~
#INTERVIEW
高放 国家赛艇队领队助理
崔晓彤/吕扬/张灵/陈云霞
国家赛艇队女子四人双桨队员
Q:从2008年赛艇项目获得奥运会首金开始,我们中国国家赛艇队便一直在续写属于中国人的水上传奇。您认为赛艇是一种怎样的运动呢?
A: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赛艇是一个既孤独又伟大的项目。说它孤独,是因为赛艇是一项背向运动,赛艇运动员永远都要“面向过去,背向未来”他们只能背身看风景,时常与孤独相伴:一方面是训练环境上的孤独,赛艇项目是户外水上运动,需要公开的水域进行比赛和训练,一般情况下,具备赛艇比赛条件的地方都是远离闹市喧嚣的、自然环境优美的荒郊野外,如我们东方绿舟体育训练基地,也是上海的郊区,不过这里还好一些。像千岛湖、鄂州等,都是在远离人群、远离市区的地方,这样的条件,需要我们的运动员要更加耐得住寂寞,去从事这项运动。另一方面是比赛环境的孤独,运动员一旦上了赛场是不可能跟对手有交互,只要比赛一开始,只有在同一条艇上的队友可以去交流,不像其他的竞技项目,它可以暂停、可以中场休息,可以跟教练等有交互。赛艇比赛犹如箭在弦上,发令枪响,就如箭一般冲出去,这其实是隔绝其他人的一种孤独,自己跟自己拼搏的一种孤独。但我认为正是这种相对的特殊性,造就了一个相对伟大的项目。
赛艇运动源于欧美,但我们能够在08年奥运会获得金牌实属不易,然后又在几代赛艇人的努力下,21年又获得了金牌,现在我们想要续书写中国赛艇历史的新篇章——实现卫冕金牌的目标,并继续为中国赛艇运动的发展贡献力量,我认为我们是在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我想,我们在追逐体育强国的路上,赛艇运动项目可以贡献一份中坚力量,所以说我认为它是一个既孤独、又伟大的项目。
Q:我们的赛艇健儿们在赛道上不惧困难,勇往直前,您觉得队员们的这种前进与突破的精神,它的动力来源是什么呢?
A:对于我们现在队伍的运动员来说,他们的动力其实源于信仰和热爱。所谓信仰,即是运动员对于我们国家的深厚情感,对于我们党的忠诚,给予了运动员精神上的支持和面对挑战的勇气和决心,激发队员潜能,催生内在动力。信仰可以帮助队员建立起内心稳定、自信提升和情绪调节,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抵御外界压力,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赛艇运动其实是一项艰苦而充满挑战的运动项目,坐在赛艇上,每天面对风吹日晒甚至雨淋,如此艰苦的训练,需要极大的毅力、热情和耐力,需要运动员们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而正是这种热爱和坚持,让运动员们能够在训练中克服困难,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实现自身潜力的最大发挥。他们选择坚持赛艇项目,不仅仅是为了取得成功和荣誉,更是因为内心深处对这项运动的热爱。
Q:以您丰富的国际、国内训练和比赛的经验,您对我们基地中心的服务保障工作有什么好的建议?
A:从我个人角度,以及从运动员、教练员的反馈来说,我们绿舟基地给我们的吃、住、训练等都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让我们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我们是非常满意的。比如:在吃的方面,给我们提供单独的食堂,菜品丰富多样,驻训这几周,菜品基本没有重复,运动员吃得非常满意。运动员训练后通常会疲惫,来到餐厅,看到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放松心情,吃的开心、放心,对于营养补充、体能恢复、心理减压等方面都非常有好处。从菜品的质量看到了厨师的细心和用心程度。在上海,厨师和阿姨们的觉悟都非常高,他们说,能为国家队服务,我们感觉很光荣,队员们在赛场上争夺金牌,为国争光,我们也觉得是在为国家做贡献……阿姨们热情洋溢的笑脸,温暖贴心的服务……这些对于我们来说,是训练场外的心理慰藉,他们每天都是以完美的状态面对我们。住的方面,给我们提供非常舒适的居住环境,让队员们感觉很好,缓解训练的疲惫。训练方面,绿舟基地作为2025年世界赛艇锦标赛的主赛场,训练场地是非常完备、专业的。另外,还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方面,为了帮助运动员们更好地恢复,基地中心还提供一些学习教育活动来调节运动员们的训练状态,比如,基地中心提议带领运动员们参观一大会址、黄浦江风景等。总之,基地中心的服务保障无微不至,我们赛艇队全体都很满意。
水天一色间,国家赛艇队的队员们用坚韧与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船奇。他们不仅是赛场上的健儿,更是中国体育精神的生动诠释。让我们共同期待,在即将到来的巴黎奥运会上,他们能够乘风破浪,再创辉煌,为中国赛艇运动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加油,中国赛艇队!
中国赛艇运动发展
科普小课堂
艰难启程
赛艇运动与中国的缘分,要从上海说起。上海是“水的礼赠”,作为现代体育进入中国的起点,也是中国赛艇运动的“摇篮”。
1843年
上海开埠,中外官员、外商、西方传教士纷至沓来,中西多元文化在此交融生根,“西人以操舟为能事,虽富商、文士亦喜习之。每于春秋之交,择黄浦空阔处斗舟为乐……斗时,数十舟齐驾并驱,争先竞进,乘风破浪,捷若飞凫”,那时许多爱好体育的外侨青年在上海进行各类流行运动其中也包括赛艇项目。
1852年
一群热爱水上运动的外国商船船员在黄浦江畔组织了一场设有赛艇和帆船的赛船会,自此赛艇运动在我国慢慢“发芽”。
1913年
英国人在上海建立了“划船总会(Rowing Club)”,由苏州河舢板长新桥(现在上海恒丰路桥)迁至外滩的外白渡桥下(现南苏州路76号黄埔游泳池)。这是一个以赛艇为主的综合俱乐部,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有1200多平方米,有船舱、码头各一个。但是由于没有形成群众性活动,赛艇直到建国以后才作为一项运动项目。
1954年
哈尔滨市首先开展了群众性的赛艇活动。
1956年
杭州西湖举行了赛艇表演,上海、哈尔滨、大连和主办方杭州参与了表演过程。
1959年
赛艇被列入了第一届全运会,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派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派队参赛。
初露锋芒
1973年
中国加入了国际赛艇联合会,从1975年起,中国派队参加世界锦标赛。目前,我国开展赛艇运动的单位已经扩展到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人民解放军和行业体协。
制霸亚洲
1982年
1982年第九届亚运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中国赛艇队夺得4金超过日本,历史性地获得金牌总数第一,从此在亚运会上始终排名第一;换言之,就亚运会比赛的成绩而言,赛艇是中国成绩最好的项目。
同年7月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大学生赛艇比赛中,中国获男子双人有舵手冠军。
1985年
8月在比利时哈兹温克尔世界锦标赛上,中国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四人单奖无舵手双双获第6名,这是中国赛艇史上第一次。
1992年
第25届奥运会上,顾晓黎、路华利获女子双人双桨铜牌。
1999年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开始组织校际赛艇对抗赛。
2008年
8月17日,在女子四人双桨决赛A中,中国组合唐宾/金紫薇/奚爱华/张杨杨以6分16秒06夺得了该项目的冠军。这是中国赛艇夺得的第一块奥运会金牌。
2021年
7月28日,中国女子四人双桨组合(陈云霞、张灵、吕扬、崔晓桐)以6分5秒13的成绩获得了东京奥运会冠军,并且创下了世界纪录的最好成绩。
2022年
赛艇世界杯男子四人双桨比赛中,由臧哈、伊绪帝、刘治宇、阿迪里江·苏里坦组成的中国一队,凭借着6分00秒52的成绩,力压荷兰队率先撞线获得冠军。
2023年
2023年世界赛艇锦标赛,东京奥运会冠军组合陈云霞/张灵/吕扬/崔晓彤在女子四人双桨A组决赛中以6分35秒05的成绩为中国队拼得一枚铜牌
同年,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决赛中获金牌;男子单人双桨、男子四人双桨、女子双人单桨无舵手、女子四人双桨、女子八人单桨有舵手项目的5枚金牌;9月26日,赛艇女子八人单桨有舵手中国队获得金牌,中国代表团亚运会史上的第1500枚金牌也正式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