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科体中心]烈日下的蓝天逐梦:2024-2025年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挑战赛(上海站)圆满收官
2025-07-07 来源: 上海体育

  2025年6月28日至29日,一场科技与航空运动激情碰撞的盛会——2024-2025年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挑战赛(上海站)于上海市科技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成功举办。尽管近日来上海持续高温,但来自全市约1000名中小学生选手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比赛,用指尖操控虚拟蓝天,书写属于他们的航空梦想。

  01 清晨五点:赛场背后的“隐形守护者”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赛事第一天清晨5时,当城市尚未完全苏醒,赛场内已是一片忙碌景象。工作人员提前两三个小时到岗,早早地为比赛的顺利开展做着准备。后勤组将前一夜暴雨的积水和路面的落叶仔细清理干净;安保组持续巡查,消除存在的隐患,确保参赛选手的入场安全;医疗组也准备就绪,配备了相关防暑降温物品和急救设备,为赛事做好医疗保障。

image.pngimage.png

  裁判团队虽然已连夜对赛场设备进行校准,但早上他们依旧重新检查一遍,技术组长翟志东介绍,“模拟飞行对硬件精度要求极高,哪怕是0.1秒的延迟都可能影响选手的发挥”。所以开赛前的再次检查校对是必要的,要确保每一台模拟飞行器、每一块电子屏、每一套应急设备均处于最佳状态。

  02 高温下的“蓝天战场”:秩序与激情并存

  上午7:30,在候赛区,参赛选手早早到达赛场,组委会已为选手们准备好了遮阳帐篷、座椅和饮用水。尽管气温较高,但选手们对模拟飞行的热忱不减,在领队的带领下,他们身着整齐的校服,脸上洋溢着自信与期待,有序地排成队列,依次签到。签到台前,没有喧闹与嘈杂,唯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工作人员轻声的指引声。

image.png

  签到完毕,选手们有序地回到候赛区等待检录。领队们轻声和选手们强调注意事项,孩子们的眼神专注而坚定,心中默默梳理着比赛的要点与策略。

image.png

  检录区现场秩序井然,检录完成后选手们根据工作人员的安排安静地坐在备赛区,每个人都沉浸在即将到来的比赛氛围中,等待进入赛场的号角吹响,在模拟飞行的赛场上展翅翱翔。

image.pngimage.png

  来自焯越航空模拟飞行训练中心的李羽萱是比赛第一天第一位到达赛场的选手,她的外婆笑着说道:“孩子凌晨5点就一直催我出发,为了这次比赛她已经准备了半年,赛前几天每天能训练好几个小时!”索飞航空模拟飞行训练中心的领队陈宛锁对他的学员们啧啧称赞:“考前虽然遭遇了持续高温和特大暴雨,但孩子们的训练从未缺席,我相信他们今天一定能有出色的表现!”

image.png

  赛场内,比赛一开始,选手们便迅速进入状态,目光如炬,全神贯注地操控着飞行设备,他们的手指在操纵杆上轻盈且娴熟地跳跃、舞动,仿佛与设备融为一体。此刻,他们已然化身为真正的飞行员,在浩瀚蓝天中肆意驰骋,如灵动的飞鸟般在障碍间自如穿梭、巧妙盘旋。而一旦遭遇突发状况,他们更是镇定自若,迅速做出反应,沉稳地调整飞行姿态,力保飞行之路平稳顺畅。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参加解说口才科目的选手们胸有成竹地站在屏幕前,随着飞行画面的变化,用语言生动描绘着飞行场景,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沉稳冷静,将比赛的精彩与紧张展现得淋漓尽致。

image.png

  对于一些第一次参加比赛和不熟悉赛场而感到紧张的小选手们,裁判员们会亲切地俯下身来耐心指导和安慰,有效化解选手们的焦虑情绪。

image.png

  曾在往届比赛中多次获奖的选手吕淑敏表示:“虽然高温让我感到有点头晕,但赛场的氛围使我十分专注,比赛的两个科目成绩都比我平时训练要好,模拟飞行让我明白,真正的飞行员不仅需要专业技术,更要有冷静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image.png

  赛场外的LED屏实时滚动播放着完赛选手的成绩与排名,让场外的家长们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比赛的实时信息。家长们不惧烈日,聚集到屏幕前忐忑地观看着屏幕,找寻着自己孩子的比赛信息。

image.png

  完赛后的选手们离场回到自己的队伍后,和其他参赛选手、领队和家长热烈讨论着比赛情况,交流着自己的比赛心得。

image.png

  赛后,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模拟飞行裁判员韩昱、米松热情地为选手们答疑解惑,为热爱航空的学生们提供航空知识和技能学习以及航空综合素质的专业指导。作为本次赛事的总裁判长,韩昱表示:“此次赛事大家都展现出了高超的技艺与顽强的斗志,每一次精准操作、每一次巧妙应对都令人赞叹。胜不骄、败不馁,望大家总结经验,持续提升,未来在模拟蓝天续写辉煌!”

  03 科技赋能教育:从模拟飞行到“人生课堂”

  赛事不仅是一场竞技,更是对中小学生们的全面锻炼。知识类科目不仅需要选手了解飞机结构、机场标志、空气动力学原理等相关专业知识,还会涉及专业英文词汇。解说口才科目要求选手在解说过程中内容详实、口齿清晰、表达流畅。技术类科目不仅对学生的飞行知识、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还考验学生面对考验的心态和挑战难题的精神。

image.png

  来自协和双语教科学校的熊质青,在比赛全程都表现出淡定与从容:“我在2021年接触模拟飞行,前年成为见习教练员,志愿带过一百多位学员,一堂课最多的时候,有三四十个学生呢!”他自信的笑容展现出了对模拟飞行的热爱和独属于青少年的活力与光芒。

image.png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的带队老师杜伟感慨道:“模拟飞行融合了动力学、物理、地理、英语等多种学科知识,在训练中,孩子们为了提高技能,主动查阅相关资料、飞行参数,孩子们这种求知欲远远超过传统课堂所带来的。”

image.png

  来自闵行区诺达双语学校的褚刘云宸的妈妈表示:“模拟飞行是全英文界面,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外语水平,同时,飞行要求角度、高度、距离,让孩子对数学几何知识的理解更加具象化。在训练过程中,一次次坠机,一次次重新出发,我深切感受到孩子的耐力和韧劲,以及孩子对这个项目的热爱。昨晚,小朋友还自信满满地对我说,他已掌握开水上飞机的技巧了,未来有机会想去马尔代夫体验真飞机!”

  04 科技赋能教育:从模拟飞行到“人生课堂”

  虽然两天的赛事已结束,但青少年模拟飞行挑战赛对上海市低空经济影响深远。一方面,赛事搭建了寓教于乐的优质平台,激发了青少年对航空科技的热情,提升其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为低空经济储备了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比赛与上海市低空经济战略发展规划深度契合,有力推动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融合。赛事影响力的扩大,将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进来,进一步培育低空经济消费群体,拓展低空文旅等应用场景,为上海打造“天空之城”、发展万亿级低空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image.png

  这场高温下的蓝天之约,不仅见证了青少年用科技追逐梦想的勇气,更昭示着一个真理:当教育、体育与产业同频共振,每一份热爱都能翱翔于更广阔的天空。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