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全运会备战冲刺的关键阶段,运动队服务部紧紧围绕“备战全运、服务运动队”的工作目标,将责任与担当扛上肩,把“追求卓越、精准服务”的工作理念刻于心。作为服务驻训运动队和转训国家队的“后勤基石”,我们始终以运动队的吃、住、行、训全链条保障为抓手,用服务流程的规范、严谨性筑牢保障根基,用服务举措的丰富、创新性破解难题,用保障成效的实效和扎实性见证责任与担当。运动队服务部的工作人员更是将追求卓越的执着、吃苦耐劳的韧劲和热情服务的温度,融入到后勤保障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基地中心是运动队的“家”,而我们服务部的任务就是让这个“家”充满温度、效率与专业,让每一支驻训队伍、每一位转训的国家队健儿都能心无旁骛地投入训练,为梦想拼搏、冲刺。
一、以流程为纲,筑牢保障根基
后勤保障看似琐碎,实则是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我们始终把“规范化”作为底线,用清晰的流程确保每一项服务保障工作落地见效。
在“吃”的环节,我们通过不断完善食材源头把控、强化收货、验货、食品仓库、后厨管理等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层层压实责任。食堂安全专管员每日对食堂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杜绝安全隐患的产生,牢牢把握住食品安全和反兴奋剂工作防线。我们建立了从食材采购、检疫检测到菜单制定、烹饪制作的全链条管控流程。依托营养师团队,结合运动项目特点和运动员身体数据,每周更新菜单,既保证膳食营养均衡,又兼顾运动员地域饮食习惯。
在“住”的方面,我们实行“入住前检查—驻训中巡查—离训后复查”的闭环流程。客房服务人员全员接受专业培训,并形成了标准化检查清单。在日常工作中,接到运动队入住需求后,服务部管理人员快速、合理地安排入住房间,并做好日常清洁打扫、安全检查等日常管理工作。
在“行”与“训”的保障工作中,更是考验流程的协同性。我们与竞体中心相关部门、交通保障团队建立实时沟通机制,提前确认运动队训练时间、场地保洁需求,每日清晨提前清理场馆,训练结束后第一时间完成器材归位与场地保洁,确保“训练无缝隙,服务不断档”。我们精准编制预算,严格遵循用车审批制度,根据需求合理安排出行车辆,确保用车安全、准点、无交通事故发生。
二、以创新为翼,升级服务质感
保障不能停留在“满足需求”,更要追求“超越期待”。我们始终以队伍需求为导向,在服务举措上不断探索创新,让“优秀”成为日常。 1、“智慧餐厅”的上线,让我们的服务保障工作更具科技感。实时反馈用餐情况,让运动员可以合理控制营养摄入,也为营养师单独为运动员进行营养干预、单独配餐和合理化就餐指导提供了数据依据。我们还积极组织开展了营养知识培训活动,如冬训期间营养知识培训、全民营养周活动、科学搭配讲座等活动,宣传普及科学膳食理念。2、运动队服务部根据统一部署,为竞体中心重点运动员开设了“冠军灶”特色服务。随着全运会的临近,“冠军灶”分阶段逐步推进,从午餐到一日三餐,全力保障重点运动员每日营养摄入。我们不仅在菜品上追求“色、香、营养”,更在细节上注入心意,让“冠军灶”不仅能补充能量,更能温暖人心。3、在训练馆内开设的“营养驿站”,于每日上下午两个时间段为运动员提供坚果类、点心、水果、饮品等能量补给品,让运动员在训练间歇可以及时补充能量,帮助运动员恢复体能、保持良好的机能状态,实现提升训练效果的目标。4、满足运动队多样化就餐需求。基地中心食堂坚持开设夜宵服务,为运动员、教练员免费提供各式面食、风味小食及饮品。厨师团队坚持每周更新菜单,推出不同品种的夜宵菜品。宵夜服务的推出,深受广大运动员、教练员的好评。5、积极开展美食节系列活动及“小火锅”特色服务,为运动员们营造温馨的节日氛围。我们不仅传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不断丰富运动员、教练员业余生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基地中心家庭般的温暖与关爱,不断提升大家的幸福感和归属感。6、针对冬训、夏训的特殊时期,我们还推出了温馨化服务。冬训时食堂精心准备热姜茶、暖身汤品,为运动员驱寒取暖;夏训期间准备绿豆汤、降温饮品,帮助运动员消暑降温。7、在现在高强度的保障周期中,运动队服务部克服后厨人手不足的困难,积极配合国家体育总局、竞体中心,靠前服务送保障,抽调骨干厨师,随队外出进行服务保障,先后高质量完成了国家铁人三项队、上海棒球队、上海自行车队的保障任务。8、为了全方位了解服务对象的真实感受和保障需求。运动队服务部精心筹备,分别在今年的3月、7月,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向运动员、教职工开展了深入的满意度调查。我们在服务台、场馆、宿舍楼、食堂等显著位置,张贴了问卷调查二维码,并在运动队领队工作群内发放了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涵盖了服务质量、环境卫生、食堂膳食、场馆设施设备使用及节能减排等多个关键维度。
以7月份满意度调查为例,截止今日,崇明片区共收集到272份有效问卷,绿舟片区165份、射击片区24份。总体来看,崇明片区受访者对基地中心的服务质量表示较高的满意度,尤其是在公寓楼的保洁、餐厅的菜品口味及丰富度、以及场馆设施的使用效果等方面,均超过76%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满意。这也表明基地中心崇明片区在这些领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得到了运动员的认可。然而,调查中也反应出一些需要提升的地方。例如,部分受访者对训练场馆的温度管理、清洁服务的及时性以及信息公开的透明度表示关注。此外,运动员对班车服务的需求和饮食选择的多样性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在节能减排方面,84%受访者认为基地崇明片区的表现良好,但仍有40%的受访者认为训练场馆设备能耗管理是最需要改进的环节。
绿舟片区调查结果显示,整体满意度较高,尤其在公寓楼的保洁、餐厅菜品口味及服务态度等方面。85%以上的受访者选择了非常满意,这表明绿舟片区在日常管理和服务质量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调查中也反映出一些需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尤其是在节能减排和航道加强保洁方面。如尽管大多数受访者对绿舟片区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表现给予了肯定,但仍有40%的受访者认为节能设备更新是最需要改进的环节。
这些反馈意见为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运动队服务部将对问卷调查反馈的意见建议进行深入研讨与细致分析,深挖问题产生的根源,探讨切实可行的完善方案,并就举措落实及时与各家外包服务公司进行沟通和工作部署。
三、以结果为导向,注重工作成效
在为驻训运动队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运动队服务部全力做好移训国家队的保障工作。我们以专业化、精细化服务为核心,构建覆盖驻训队伍、外来运动队、移训国家队的保障体系。严格落实“一队一方案”的工作机制,聚焦运动队训练备战需求,强化与国家队的协同联动,全力以赴提供高标准、高品质的服务保障。
自接到国家运动队转训保障任务后,运动队服务部迅速成立专项保障工作小组,基地中心领导班子成员亲自挂帅,遵循“一队一方案”工作机制,制定了详细且全面的保障方案。工作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细化各部门职责,将任务分解到个人,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
在与运动队的对接工作中,运动队服务部专人提前与领队、教练组进行深入沟通,详细了解运动员的训练计划、保障需求以及人员安排等信息。根据这些需求,灵活调整工作安排,建立微信工作群沟通机制,及时解决训练及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无论是训练时间的临时变更,还是就餐时间调整等需求,保障团队都能快速响应,高效落实,以科学、有序的组织管理为转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标准化流程作业中注入创新巧思,在常态化工作中挖掘提质空间,国家运动队转训服务保障工作中,运动队服务部全体工作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为运动员们排除了后顾之忧,让运动员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助力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绽放光芒。
后勤保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我们深知,每一次细致的服务,都是在为运动员的梦想添砖加瓦;每一份热情的付出,都是在为体育事业的发展积蓄力量。全运会的战鼓已经擂响,我们将继续以“万无一失”为底线,以“追求卓越”为目标,把流程抓得更细,把举措落得更实,把作风炼得更硬,用最扎实的保障、最暖心的服务,为运动员冲刺佳绩保驾护航。我们将继续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更细的服务,把“热情、优秀、吃苦耐劳”的品质融入血脉,让运动队服务部成为上海体育事业发展中坚实的“幕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