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航空模型项目中,上海队成功斩获无人机足球(F9A-B)项目冠军,这也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枚无人机足球项目的金牌。让我们将视线聚焦于上海队冠军成员翟一男、金子童、周修平、雷雨辰、张宗信、吕若源,以及冠军教练刁宇航,聆听他们的全运故事。

赛场争锋,拼搏铸就荣耀
“运动员们在本届全运会中的表现堪称完美!”谈及队员们的赛场发挥,上海队教练刁宇航难掩自豪。他表示,无人机足球作为科技与体育深度融合的新兴项目,既考验选手的精准操控能力,更彰显团队的协作力量。队员们在高强度的竞争中充分展现了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也让大家看到了这项运动的无限潜力。

对于队员们而言,这次全运会之旅既是巅峰对决,更是圆梦时刻。“整个团队都无比激动和自豪!”周修平认为,全运会的赛事规格和竞争激烈程度远超以往,每一次操控都承载着为上海争光的使命,这种强烈的荣誉感让团队凝聚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雷雨辰则用“热血与专注”形容备赛到夺冠的全过程,“我们不仅拿下了冠军,更实现了全场稳定发挥,这种在大舞台上历练的仪式感和使命感,是以往的比赛无法比拟的。”
赛场上的从容自信,源于日复一日的刻苦磨砺。谈及夺冠关键,张宗信认为“细节决定成败”:“平时坚持高强度训练提升技能,赛前仔细检查每一处设备,确保比赛中万无一失。”吕若源则补充道,丰富的赛事经验、精准的战术安排、对规则的深刻理解,以及教练的专业指导,再加上团队凝聚的强大斗志,共同铸就了这份荣誉。

训练时,队员们常常会展开防守方案的头脑风暴,“天马行空的想法未必奏效,但思维和创造力能激励我们不断进步”。而进步往往脱胎于对困难的克服。主攻手翟一男要在对手熟悉他的飞行路线后,重塑自己的空间感知与操控本能。而作为防守队员的金子童,则要在点球一对一防守时,完成瞬间预判并精准拦截,“心态要在紧张与兴奋间找到平衡,让无人机的机动性与瞬间反应完美结合”。
幕后聚力,护航逐梦之路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教练、家长与学校的同心协力。“要让孩子安心备战,必须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刁宇航介绍,备战期间,教练团队负责专业技战术指导,家长做好后勤保障与情感支持,学校则提供灵活的学业安排,三方目标一致,为队员们营造了无后顾之忧的训练环境。

张宗信的父亲张柱,是众多支持孩子投身科技体育的家长代表。他回忆,孩子最初从校内兴趣班接触无人机,凭借日益浓厚的热爱一路坚持至今。在他看来,孩子学习无人机足球后变化显著:“不仅面对困难的韧性变强了,做事也更有条理,会提前规划再认真执行,动手能力更是突飞猛进,现在已经能自己修理训练中碰坏的无人机,算得上是合格的小维修师了。”
对于想要让孩子尝试科技体育项目的家长,张柱给出了真诚建议:“先从培养兴趣开始,和孩子一起设定目标。如果孩子真心喜欢,就支持他向特长方向发展,过程中家长要做好后勤保障,陪孩子一起克服难题、共同成长。”
剑指世锦赛,为国争光再出发
全运会的夺冠,不仅是荣誉的见证,更为11月将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世界无人机足球锦标赛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次成绩是一次宝贵的高压实战演练,既检验了技战术水平,也极大增强了队伍信心。”刁宇航表示,这份经验和心理优势,将助力队员们在国际赛场上从容应战。


面对世界舞台,队员们斗志昂扬、信心满满:“我们将全力以赴,在自家门口展现中国运动员的风采,光芒四射,为国争光!为上海争光!”
谈及无人机足球项目的未来发展,刁宇航认为,核心在于“降低体验门槛”和“增强观赏传播”。未来需多举办线下体验活动和民间赛事,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进行趣味化传播,同时推进项目进入校园,让更多青少年感受科技体育的魅力,为项目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从校园社团到全运冠军,从上海赛场到世界舞台,上海无人机足球少年们用热爱与坚持书写着青春华章。让我们共同期待他们在即将到来的首届世界无人机足球锦标赛中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