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王莹、李燕委员:
您们提出“0387”号“关于建议加强对健身行业的会员卡的规范管理,促进健身机构的健康发展的提案”收悉。提案中提及的对健身行业销售的会员卡出台年限限制、对健身机构实行星级诚信管理等建议对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的监管有较强的参考借鉴意义。市体育局会同市商务委对提案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体育健身行业整体经营情况
体育健身行业的传统经营模式不可持续,加强规范治理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体育健身行业的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与一般商务领域的单用途卡经营活动存在较大区别,经营者约98%的主营收入为预收资金,远超《上海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的“上一年度主营收入20%”的特别风险警示标准。传统体育健身企业普遍采取高负债、高成本经营,通过“开店-发卡-再开店-再发卡”不断扩张,预收资金大部分用于支付运营成本,结余投入新店,这一“寅吃卯粮”的不良经营模式,重度依赖现金流,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直接影响日常经营,甚至出现非正常停业的情况。近年来,受外部环境影响,消费者消费理念趋于谨慎,今年以来超长期年卡、大课包等产品在行业销售旺季基本“遇冷”,部分传统健身企业营收大幅降低,已经难以覆盖经营成本,经营风险激增。
健身休闲业是上海体育服务业的核心产业,是市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重要风向标。从发展前景看,市民的体育健身消费需求逐年提升,行业整体未来向好。部分售卖“小额、高频”短期卡和合理课时的新型健身企业,2023年会员数量增长率超过10%。健身私教需求也出现周期性增长,体验后买课率、平均续费率创2020年以来新高。全国接近30%的消费者每年在体育健身服务方面支出超过5000元,上海健身俱乐部、健身工作室会员的年均消费金额均位居全国城市前列。
二、我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开展行业调研,增加法律供给。指导专业机构连续多年发布《上海市健身休闲业数据报告》,跟踪调研行业发展趋势,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2023年,为推进行业转型升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全力推动在《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中增加体育健身领域预付式消费治理的法律供给,新增信息公示、书面告知、预收资金“限期限次限额”、推广使用合同示范文本等行业规定。同时,衔接《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执行预收资金存管规定,并授权体育部门合理确定健身行业预收资金风险警示标准和防范措施。目前,依据法规授权,我局正在制定符合行业情况的预收资金“限期限次限额”标准,以及根据不同产品类型和金额分级分类设定预收资金风险防范措施,引导经营者售卖“小额、高频”的短期卡和合理课时,降低负债率,严格控制成本,提升服务品质和客户留存率,从源头解决消费乱象。
二是加强行业自律,实施星级评定。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定期召开体育健身行业头部企业联席会议,引导企业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减少投诉纠纷。鼓励行业协会发挥社会团体专业优势,不断扩大覆盖面,提升影响力,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引导行业规范发展。2021年,市体育局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市消保委、市健身健美协会共同制定了《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会员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版)》,并依托协会大力推广使用。指导协会向市市场监管局申报制定地方性标准,《健身场馆服务质量要求》《健身教练服务能力要求》两部行业地方性标准均已于2024年对外发布,建立了健身场馆服务品质评价、健身教练等级划分评定的指标体系,为行业星级评定奠定基础。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加强体育健身行业会员卡等预付式消费的监管工作。一是出台规范性文件。落实预收资金“限期限次限额”和预收资金存管要求,并根据执行情况加强后评估和修订,逐步适应行业发展。二是加强行业风险排摸。指导区体育部门排摸了解辖区内健身机构情况,做好风险防范处置等工作。三是协同推动预付式消费综合监管。加强行业信用治理,依托地方性标准开展健身场馆和教练的星级评定并对外公示,促进行业诚信发展。
感谢您们对上海体育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体育局
2024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