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顾薇玲、喻荣军、王莹、王晨、李燕、王仁维、陈佩杰、
刘宇 朱东委员:
您们提出“1019”号“关于共享健身,激活城市“金角银边”推动传统商业健身企业转型的建议”收悉。提案提出的优化城市空间利用、推广共享健身房模式、鼓励健身房转型等建议,对提升市民健身便利性和可及性,推进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市体育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对提案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传统健身企业经营模式先天不足
传统健身场所经营者在吸纳会员、推销课程时,引导消费者提前预支高额费用,并以此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寅吃卯粮”的经营模式存在先天不足,普遍高负债、高成本经营,重销售轻服务,重度依赖预付式消费的现金流。一旦无法获取足够预收资金,极易出现因资金链断裂而非正常停业的情况。近年来,受外部环境影响,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趋于谨慎,特别是今年以来,超长期年卡、大课包等产品在行业销售旺季基本“遇冷”,大量传统健身企业的营收难以覆盖经营成本,出现“倒闭潮”。长期来看,对预付式消费的治理是体育健身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当前整体的大环境下,短期内行业转型调整的阵痛难以避免,
二、积极推动传统健身企业转型
从发展前景看,市民的体育健身消费需求逐年提升,行业整体未来向好。2023年健身私教需求出现周期性增长,创2020年以来新高,部分售卖“小额、高频”短期卡和合理课时的新型健身企业会员数量增长率超过10%。为推进行业转型升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市体育局全力推动在《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中增加体育健身领域预付式消费治理的法律供给,新增信息公示、书面告知、预收资金“限期限次限额”等规定。目前,依据法规授权,我局正在制定符合行业情况的预付式消费“限期限次限额”标准和具体风险防范措施,引导经营者售卖“小额、高频”的短期卡和合理课时,降低负债率,严格控制成本,提升服务品质和客户留存率,从源头解决消费乱象。同时,指导协会加强行业自律,通过体育健身行业头部企业联席会议等途径,鼓励经营者探索创新经营模式,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并提升技术能力和专业水平,降低人力成本,满足消费者对健身服务优质、实惠的诉求。
三、推进利用“金角银边”建设体育健身设施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体育资源布局、多渠道增加各类体育资源供给工作。“十四五”以来,本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本市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意见》《上海市关于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均提出了要盘活存量资源,倡导复合利用,进一步利用“金角银边”等存量设施和空间用于拓展体育健身设施。2023年市发展改革委、市体育局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上海市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在全市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体绿结合、功能复合、普惠便民的体育公园,进一步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间。
市体育局通过立法主动解决本市体育设施供给不足、分布不均问题。《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明确要求公共体育设施“加强社会化、专业化运营,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和运营效率,方便市民开展体育运动”,“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通过项目补贴等方式,支持经营性体育设施向社会公益性开放”。此外,为破解本市非体育空间兼容利用难题,总结徐家汇屋顶足球场、长宁区中环高架下火烈鸟体育公园等成功案例经验,在《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中解决了利用高架桥下、楼顶空间、闲置地等“金角银边”空间配置健身设施的合法性问题,规定在确保建筑安全和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利用“金角银边”的场地资源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加强公共体育设施供给。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推进《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配套文件的制定工作,落实体育健身行业预收资金“限期限次限额”规定,引导传统体育健身企业转型,鼓励推广共享健身房智能化管理的模式,为市民提供实惠、便捷的健身服务。细化利用高架桥下空间等“金角银边”建设公共体育设施的机制流程,不断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感谢您们对上海体育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体育局
2024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