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体办〔2021〕185号
各区体育局,局直属各单位、局机关各处室,市体总秘书处:
现将《上海体育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上海市体育局
2021年12月1日
上海体育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是上海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关键五年,同时也是上海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战略关键期。为紧密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化转型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工作要求,加快体育数字化转型,根据《上海市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和《上海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本规划。
“十三五”时期上海体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在公共服务、综合管理、协同办公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市体育局根据体育业务发展需求,实现对内管理和对外服务两大应用。对内管理方面,通过综合管理平台集成局协同办公平台和竞体训教管理平台等系统,实现统一门户和数据共享。对外服务方面,建设上海体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归集社区体育公共设施管理和群众体育赛事管理等数据,初步构建了场馆服务、赛事服务、健身服务等多项便民服务应用,积极探索开展体育公共服务新模式。
局系统各单位均实现了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覆盖,信息化应用均已迁移至市电子政务云平台。
通过有序推进数据资源编目工作,实现局信息系统数据归集整合,形成了上海体育系统数据资源目录,初步完成与市大数据中心数据交换和共享,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支撑。
尽管上海体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体育信息化顶层设计指导有待强化、各单位信息化发展有待均衡、应用系统支撑业务能力有待加强、体育数据资源共享与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市民参与全民健身体验度和获得感还有待改善等问题。
为深入贯彻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精神,上海正在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推进经济、生活、治理领域数字化转型,实现城市各领域全方面的流程再造、规则重构、功能塑造、生态构建。体育数字化转型要深刻把握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在根本上实现体育事业数智赋能、跨界融合、以人为本、高效协同。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实现体育全领域、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市民参与体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加快建设“便捷快速通畅的城市体育信息渠道”,实现上海体育数字化转型,是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重要内容。
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打破信息孤岛、促进信息交互、深化体育公共服务、推动场景化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十四五”时期,需要主动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为引领的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机遇,加强运用新技术促进体育领域业务流程再造和数字化转型。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目标,坚持数字技术与体育发展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以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开放应用为突破口,以重大平台、重点项目和重点应用场景建设为抓手,构建覆盖全市的数字体育服务体系,推动数字体育规范化建设,优化提升体育管理效能,创新体育公共服务模式,提高竞技体育训练科技含量,夯实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为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助力。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上海体育数字化转型规划引领,需求引导、应用驱动、统筹推进、融合创新,细化目标与任务分解, 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效投入。
需求主导,突出实效。积极推动重点场景应用综合集成,进一步增强数字化服务、智慧化体验,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层次、多样化、均等化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切实增强数字体育带来便捷、高效、创新服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整合系统,共享资源。按照统一门户、统一用户、统一授权、统一接入、统一资源、统一安全的技术要求,加快体育数字化资源整合和集约化建设,推动跨部门应用系统整合,推进全市体育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技术融合,支持跨应用场景落地见效。
注重集成,持续发展。注重体育数字化管理和服务创新,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采用集成方式整合成熟的信息技术产品和应用体系架构。
多元协同,共同参与。发挥政府在数字体育中的社会管理和政策引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推动体育领域公共资源全面开放,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开发利用,释放数据资源新动能,促进数据赋能。
遵循“一个目标、两个服务、一个架构、两步跃升”即 “1212”总体思路,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聚焦体育行业发展和体育公共服务中的堵点和难点,以业务闭环管理为引领,以数据融合为核心,以资源共享为支撑,以核心业务为主线,构筑上海体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有利形势,提升上海体育数字化创新策源能力。
以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为目标,依托市电子政务云,推进全市体育数据资源共享和利用,健全公共服务和综合管理应用体系,显著增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建成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相适应、与市民体育需求更相匹配的上海体育数字化转型总体架构。
服务社会公众,结合“互联网+体育”公共服务的模式,提供多样化的全覆盖接入方式,向公众、企业提供各种便捷的政务、公共服务应用。服务体育发展,以促进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发展为目的,通过公共服务、场馆设施管理、赛事管理、跨界应用等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上海体育数字化转型总体架构(见附件)是“一朵云、两中台、六应用、三体系”。“一朵云”是依托市电子政务云建设全市体育单位的信息基础设施;“两中台”是体育公共数据中台和体育综合管理中台;“六应用”是指“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智能感知的科学训练、流程闭环的赛事管理、智能物联的场馆设施、移动智能的协同办公、跨界融合的体育应用”共六大类数字体育综合应用系统;“三体系”分别是标准规范体系、运营管理体系和安全防护体系。
第一步跃升,2023年底基本建成与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相适应的上海体育数字化转型总体架构,体育公共服务、综合管理、科学训练和协同办公水平大幅提升;第二步跃升,2025年底上海体育数字化转型总体架构继续深化完善,逐步实现跨界融合应用,体育公共服务、综合管理和科学训练水平全面提升。
到2025年,基于科学、合理、可行的体育数字化顶层设计,总体建成以市电子政务云为基础、以体育公共数据中台和综合管理中台为支撑、以六大类应用为重点、以“标准、安全、运营”为支撑的数字体育新架构,构建管理上高效协同、服务上普惠便捷、技术上互联互通的数字体育服务体系,全面实现公共服务精准化、全民健身便利化、赛事活动服务管理精准化、场馆设施智能化、竞技体育数字化、监督管理网络化,增强上海体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
到2025年,全面实施 “一码健身”,为上海市民提供数字体育服务;借助数字化手段,每年服务3000场次以上赛事活动;编制智慧场馆建设运营导则,为智慧场馆服务提供技术和服务标准;搭建竞技体育科学训练数字平台,实现运动员运动生命周期数据闭环跟踪;通过数据综合治理,提升体育行业监管能力。建成“体育数据驾驶舱”,推动数据高效赋能,促进体育数字化转型。
丰富全民健身数字服务场景。把全民健身数字服务纳入“一网通办”、实现“一码健身”,不断丰富健身地图应用场景,构建覆盖全市的体育场馆线上查询、预约服务体系,发布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信息,创新应用云上赛事活动组织方式,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全民健身服务。
完善全民健身数字服务支撑体系。以现有的全民健身数字服务系统为基础,提供技术标准、数据支撑和接口规范,通过统一用户管理和服务场景叠加,实现各类应用间的用户信息共享,达到一次登录、实名认证、无感切换、便捷服务的目标,并通过服务过程闭环管理,实现服务资源开发利用精准追溯。
初步实现运动员运动生命周期数据闭环跟踪。依托体育综合管理中台,整合各类运动员训练、科研、教育、医治、健康等数据,实现运动生命周期的数据共享,通过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分析服务,推进运动员科教训医等专项分析,制作优秀运动员数据画像,实现运动员生涯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
推动体育训练基地智能化管理。通过基地设施设备运维管理、基地运营管理及可视化集中控制等功能建设,覆盖基地中心“三片四点”区域,实现训练基地集中管理和智能化运营,提升基地运营管理和服务效能。
试点推广竞技体育训练智能化应用。以田径、游泳、球类等体育项目为试点,以运动员和教练员为核心,利用可穿戴设备、高速摄像机等智能设备,捕获运动员训练数据,围绕运动员竞技水平、训练过程和相关保障要素进行科学分析、辅助决策、指导训练,以科技助力训练备战,以数据服务训练管理,全面提升训练备战质效。
构建全流程闭环的体育赛事智能管理体系。以体育赛事全过程监管为目标,充分利用多种媒介,推出办赛指引、赛事填报、成绩查询、赛事评估、统计分析等服务,并支持与本部门和市级行政管理和服务平台对接,提高赛事组织指挥的协同性和高效性,着力提升赛事品质和服务质量。
推进智能体育场馆标准建设。按照分级分类原则,建立全市智能体育场馆建设导则和评价指标,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和体育公共设施的智能化管控和精细化管理,加强体育场馆在场地利用、预订支付、客流监测、安全预警等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场馆的运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提供高效的移动办公服务。围绕综合办公、业务协同等核心需求,优化完善各单位办公流程,搭建移动智能的协同办公系统,提高办公效率,促进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逐步实现全时段移动化办公。
促进跨界融合体育应用。围绕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和关键领域,加强跨部门资源整合,促进青少年数字体育健康发展,助力“体教融合”。以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数字服务为试点,探索多样化的体医养融合服务模式和服务项目,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体质监测等资源,为市民提供个性化健身指导服务,助力推进高品质的“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体育行业监管,助力对本市体育健身行业的监督管理,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并以游泳、攀岩等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为试点,探索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监督预警等。
依托市大数据中心电子政务云和数据中台,建设体育公共数据中台和体育综合管理中台,推动局系统数据资源编目、数据治理、数据安全管理,基本实现体育数据汇聚、共享、开放和应用。
在创新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体育行业标准规范,制定深化智慧场馆建设导则、高危体育项目监管数字化建设配置标准、体育公共数据分类分级实施细则等,统一数字体育项目建设、验收及运维的规范标准。
政府、社会、市场同向发力,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运营管理体系,支持多元投入数字体育领域,提供适应群众需求、丰富多样的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建立公益性服务、企业化管理、社会化运营的服务模式。在遵循国家和地方信息安全及数据安全标准之上,支持统一用户管理和服务场景叠加等规范,鼓励社会基于上海市体育行业开放数据,拓展开发应用系统。
积极开展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安全测评、应急管理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的网络安全建设,推进体育系统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管理机制,提升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强化体育数据安全防护,实现数据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处理、数据脱敏处理、数据操作审计等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建立健全上海体育信息化建设运行管理机制,加强与市大数据中心的沟通协调与高效联动,统筹推进体育系统各单位信息化需求、建设、运维和管理等工作。积极争取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优先保障重大平台、重点项目和重点应用场景建设的资金需求。强化目标任务管理,对数字体育建设全生命周期进行动态评估,确保信息化项目科学部署、有序建设、协调推进。
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和管理机制,在持续跟踪体育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逐年评估修订、循序渐进、动态修编,发挥规划对年度工作的有效指导作用。在规划目标指引下,统筹局系统各单位进行总体技术架构设计和项目需求论证,保障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各项任务有序、高效落地。
建立健全投入激励约束和绩效管理机制,制定科学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优化要素配置,实现项目建设与绩效评价挂钩。将应用成效列入局信息化督查重点内容,定期组织对各单位相关应用情况开展督促检查和反馈,以数字化手段提升用户体验和应用成效,提高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的合理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建立健全体育数字化人才保障机制,充分利用市大数据中心和派驻团队提供项目建设运维服务;合理借助业务能力强、行业经验丰富的企业提供专业信息化技术支撑;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体育信息化专业人才,开展体育信息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培养必要的信息化管理人才,确保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
附:上海体育数字化转型总体架构
(注:1.只接收对该政策性文件的相关咨询;2.留言时请注明政策性文件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