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上海市体育局关于印发《2021年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2021-03-19 来源: 上海体育
索引号:AD1311000-2021-020   印发时间:2021-03-15 10:15:29

沪体青202154


各区体育局、市体育局有关直属单位、各相关协会:

现将《2021年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做好本年度青少年体育工作。

特此通知。

 

 

       上海市体育局

2021315


 

2021年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工作要点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贯彻落实体教融合文件,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改革发展的奠基年,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工作将以上海体育十四五规划为引领,聚集年度重点任务,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一、促改革求发展,着力推动体教融合纵深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与市教委沟通合作,制定出台上海新一轮体教融合文件。围绕进一步提升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助推学校体育改革、完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学校体育师资和教练员培养等重点工作,推进相应改革举措,进一步提升上海青少年体育素养水平,提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益。

二、完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水平

1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积极开展以公益价格、专业师资、科学测评为特色的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周末营、社区青少年体育配送等体育技能培训活动,拓展覆盖面,推广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帮助青少年掌握23项体育运动技能,切实增强体质健康。针对小眼镜”“小胖墩、脊柱侧弯等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着力打造青少年减重、户外运动项目等主题冬夏令营(周末营)。

2积极拓展青少年体育活动网络。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推动构建覆盖家庭、社区、社会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网络。举办第三届MAGIC 3上海市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加强与长三角联动,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传播力的青少年自有品牌赛事。做大做强上海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少儿体育联赛、庆六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放日等青少年体育品牌赛事和活动。加强幼儿体育和亲子运动,开展快乐体操、趣味田径等项目幼儿体育系列赛,营造家庭参与氛围。以迎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开展冰雪项目赛事活动。

3着力规范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继续扶持推进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发展,充分发挥枢纽型青少年体育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创建青少年体育社会机构星级标准评估制度,引导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后备人才培养、赛事活动组织等体育服务,加强第三方监管和评估,培育一批集专业性、规范性为一体,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

4逐步壮大青少年体育指导人员队伍。鼓励支持市级体育单项协会创设业余教练员技术等级,开展业余教练员培训,探索职业体育指导员与业余教练员一体化培训制度,壮大青少年体育指导人员队伍规模。鼓励青少年体育行业协会面向社会探索开展青少年体育教练员通识教育培训,以及建立青少年体(适)能教练员、青少年运动防护师、幼儿(亲子)运动指导师等培训及资格认证体系,为青少年在校外参与体育锻炼、学习体育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指导和服务。

5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精神培育。充分挖掘体育育人的多元价值加强青少年体育精神培育和体育文化宣传。在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和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中强化仪式教育和项目文化传播。继续组织我的冠军老师——优秀运动员进校园活动,促进青少年热爱体育、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健康成长。

三、构建多元办训模式,强化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1试点探索传统体校改革。研究推进体教融合新形势下各级各类体校转型发展改革方案,试点推动走训形式的区级体校逐步转型发展成为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充分发挥体校和周边普通学校各自优势,加大双方合作办训、办学力度,全面提高区域内青少年体育训练质量和运动员文化教学质量。做好新周期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创建申报工作。会同财政部门,研究业余训练运动员及教练员伙食费和训练业务费标准动态调整方案,提高保障水平。

2深入推进一条龙学校办训。会同市教委积极推进学校体育一条龙项目布局和建设,制定出台一条龙课余训练工作等相关管理文件,充分发挥体育系统运动训练专业资源,加强学校课余训练指导力度,做好相关训练配套保障,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办训质量奠定基础。深入推进教练员进校园工作着力推动学校设立教练员岗位,引导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指导各区以一条龙布局学校为重点,梳理体育师资队伍缺口,统筹协调体校、社会俱乐部优秀教练员充实学校课余训练师资队伍。

3大力扶持社会力量办训。夯实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上海市青少年足球精英培训基地”“上海市青少年智力运动培训基地等社会力量办训基地建设,健全日常监督管理和考核机制,加强专业化培训和指导。启动新一轮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评审工作。以网球等市场化、职业化程度较高的项目为试点,探索与社会力量共建高水平青少年运动队。

4整合优化青少年体育选育才平台。以信息管理平台为载体,建立一、二、三线选育才联动机制,畅通培养渠道。探索推进体育后备人才信息管理系统与学生体育素养管理平台数据对接。加强对各区科学选育才工作的业务指导,推动各区建立科学选材机制,完善选材测试评估信息化反馈体系,探索设立上海市青少年体育选材育才工作示范点。研究完善上海市青少年运动员二线标准及上海市体育后备人才输送认定办法,提高选材科学性,理顺输送机制。

5着力提升青少年科学训练水平。以寒暑假、周末集训和业余训练督导为主要抓手,加强优秀苗子选拔和跟踪,提升运动员培养效益。完善业余训练督导评估制度,强化训练监控。建立健全青少年体育训练专家智库,充分发挥专家智库及运动项目中心教研组能动性,加强青少年科学训练研究,创新青少年训练理念、方法和手段。加强青少年训练反兴奋剂工作力度,制定出台青少年训练反兴奋剂管理相关制度。

6着力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研究完善业余训练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广泛开展教练员通识教育培训。着力推进社会力量办训基地教练员培训,规范教练员资质标准。充分发挥项目中心教研组作用,组织开展一二三线教练员学习和交流,推进一二三线衔接。整合明翔计划,全新打造优秀教练员工作室,完善评选标准,开展新一轮申报评审,着力培养领军型教练员工作团队,强化引领和示范作用。

四、发挥竞赛引领作用,组织好高水平青少年体育赛事

1整合优化青少年竞赛体系。与市教委共同整合和搭建推动普及、促进提高、选拔精英各层级鲜明,校、区、市三级联动,校内校外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竞赛平台。会同市教委启动研究《上海市青少年学生运动员注册管理办法》,建立开放、便捷、多方联动的运动员注册管理制度。试点实施市级青少年最高级别体育赛事公开申办工作,探索构建单项运动协会与社会力量协作办赛的运行机制,加强赛事评估,推动青少年体育赛事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社会化。

2做好综合性运动会筹备和组织工作。对接全运会,以引导布局、选拔人才、检验青训成果为主要目标,制定出台《上海市第十七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做好第十四届全运会青少年相应项目和组别组队参赛工作。会同市教委做好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参赛组队工作。

3提升青少年重点赛事办赛水平。精心组织2021年上海市青少年体育精英系列赛、各项目青少年锦标赛等重点赛事,抓好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以篮球、排球等集体球类项目为试点,探索实行升降级赛制,推进按水平分层的竞赛制度改革,提高锻炼队伍的成效。结合二线测试赛,在各项目青少年锦标赛增设基本功和体能测试门槛,引导办训单位抓好运动能力敏感期的基础训练和体能训练,进一步提升后备人才培养质量。


政策性文件留言咨询

(注:1.只接收对该政策性文件的相关咨询;2.留言时请注明政策性文件名称)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