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地供不应求,如何螺蛳壳里做道场?
“十四五”时期,上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6%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左右……这是《上海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定下的目标。
为此,2021年,闵行区体育局将围绕打造“15分钟体育生活圈”,构建更充分、更高质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系,拟新建12条市民健身步道,新建1个市民健身中心、新建及更新16个公共运动场、新建及改建71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
“十三五”以来,上海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取得了明显成就,全市人均体育场地从2015年的1.76平方米增加到了2020年的2.35平方米,但上海市体育局一级巡视员赵光圣表示,“上海健身场地依然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短板和不足,尤其是中心城区人均体育场地仅1平方米左右,体育场地供不应求,这是场馆预订难的第一个原因。”
如何突破场地限制?
如果说超市、菜场是厨房的延伸,浴室、洗衣房是卫生间的延伸,那么邻里中心就是家的延伸。这两年,全上海的邻里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位于闵行莘庄的莘城阳光邻里中心设于莘城中央公园内,虽面积有限,但也能螺蛳壳里做道场。与企业共同合作管理的健身房项目,是莘城邻里中心的“点睛”之笔。
据悉,邻里中心与洛克公园共同协调管理健身项目,洛克公园负责足球场、健身房的运营。通过窄窄的楼梯到达邻里中心二楼,推开一扇玻璃门,就是莘城邻里中心与“洛克公园”合作建成的洛克24小时健身房。
健身房采取会员制,方便规范人员进入和管理。在这里,有氧区、器械区、练操房一应俱全。晚上7时后,周边居民来这里运动,跑步和瑜伽是最受欢迎的项目。同时,这里不仅为居民提供免费的运动场所和器械,还设有瑜珈课、操课和舞蹈课程。整体课程属于半公益性质,价格实惠,服务贴心。此外,在场馆内还配备了儿童活动室和卫生中心,能够满足居民“遛娃”需求和基础医疗需求。邻里中心则不定期开设免费课程或项目,回馈社区居民和会员。
除了室内的运动场馆,建成于2019年的淀浦河生态廊道也是市民健身的好去处。生态廊道全线长约4.5km,11处健身广场和9条健身步道点缀其中,廊道通过河滨休闲区、文化传承区、生态活力区的分段打造,展现出莘庄镇历史文化及淀浦河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底蕴,成了淀浦河沿线近5万居民最好的休闲去处。
住在黎安一村的朱阿姨说,“以前在小区广场跳广场舞,再怎么注意,还是会影响周边居民,导致居民间关系紧张,现在有了远离小区的健身广场,我们不用再担心扰民问题了”。
据初步统计,到2025年,除基本实现社区市民健身中心街镇全覆盖,实现都市运动中心各区全覆盖等目标外,“十四五”时期上海各区将建设包括社区足球场、大居配套体育设施、“五个新城”“一江一河”等区域的体育设施项目8000余处。
记者还了解到,在打造健身场所方面,闵行区正进一步发力:浦江镇浦航市民健身中心(浦江镇浦航路358号)于今年3月31日起对外试运营;七宝市民健身中心(七莘路3750号)已竣工,目前正在进行开放前的准备工作;新虹街道爱博片区北至北翟高架,西至华翔路,南至泰虹路,东至申长路,总面积约为1.32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5.3万余人,将在此打造更舒适的休闲运动空间,水、绿相接的宜居场景,如总长度6000米环社区绿道,目前已在施工中,预计10月底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