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上海市体育局关于印发《2017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工作要点》的通知
2021-11-10 来源: 上海体育

沪体群2017133

各区体育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2017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2017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工作要点

 

 

       上海市体育局

2017320

 

附件

 

2017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工作要点

 

2017年是发展“全民健身”、建设“健康中国”的关键之年。本市全民健身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以及《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要求,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坚持政府、社会、市场三轮驱动,推进全民健身多元供给发展,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使上海全民健身整体发展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2017年主要着力推进五方面共13项工作:

一、建好市民身边体育设施,按照“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的要求,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

1.全力抓好体育实事工程建设。按照市政府实事工程的建设标准和要求,保质保量按时完成50条市民健身步道、50个市民球场,以及200处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建设。配合相关部门和浦东、杨浦、虹口、黄浦、徐汇等区,按照《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从徐浦大桥至杨浦大桥的滨江空间,修建近50公里的市民健身步道和自行车绿道;充分利用滨江空间贯通优势,组织健步行、路跑、定向、骑行等体育健身活动,打造市中心规模最大的开放式漫步天堂、夜跑圣地和单车公园。联合绿化、旅游等部门,在公园、绿地等处因地制宜地推进嵌入式体育设施建设。

    2.合理布局市民健身中心项目。按照便民利民、因地制宜的要求,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社区市民健身中心项目,出台建设标准等相关文件,抓好立项与启动。推广利用旧厂房改造成体育健身场地,利用环城绿化带建设自行车绿道,在郊野公园布局体育健身设施,丰富社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让更多市民受益。

3切实加强社区体育设施管理。实施新修订的《上海市社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与管理办法》和《各类社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标准与经费扶持办法》,提升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规范管理水平,落实向市民免费或低价开放有关要求。充分发挥现有管理平台作用,及时了解各类设施器材安装、使用和维修情况,加强对社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开放管理的日常巡查、巡访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搭好全民健身竞赛平台,发挥“三轮驱动”优势,吸引更多爱好者人群

4全力办好城市业余联赛。巩固市民运动会成果,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市场三驾马车的作用,创新举办城市业余联赛。2017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包含项目联赛、项目系列赛和品牌特色赛事活动三项内容。要精心策划,整合资源,开展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击剑、跆拳道、围棋、轮滑、排舞10个项目联赛;加强宣传,广泛发动,推动社会力量、市场主体积极承办路跑、自行车、网球等35个项目系列赛;坚持特色,营造氛围,组织好市民足球节、篮球节、武术节等品牌特色赛事活动

5着力完善业余赛事体系。通过深入总结两届市民运动会办赛经验,结合新创办的城市业余联赛,加强调研,理清四年一届的市民运动会与城市业余联赛的关系,提出深化本市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改革的对策建议,建立适合更多市民参与的城市业余竞赛体系。同时,为了加强对本市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指导,试行《上海市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指导意见》。

6协调好相关项目上全运。根据“十三届全运会群众体育比赛竞赛规程总则”要求,配合做好攀岩、轮滑、羽毛球、乒乓球、龙舟、马拉松、气排球、围棋、象棋、国际象棋、桥牌、国际跳棋、舞龙、柔力球、太极拳、健身气功、笼式足球、航空航海模型18个项目组队参赛工作,让更多市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全运会,宣传全运会,拉近普通市民与四年一届全运会的距离。配合做好全运会期间全民健身先进表彰工作。

三、抓好“体医结合”项目落地,实施“社区主动健康计划”,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7推广慢病管理与运动干预结合。倡导“运动是良医”理念,在常见慢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管理和非药物治疗过程中,将体育锻炼作为重要手段,推广糖尿病运动干预1+1+2的社区工作团队(配备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1名社区医生和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正副组长各1名)模式。各区和有条件的社区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积极探索“体医结合”慢病运动干预新模式。

8积极开展体医结合交叉培训。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培训和课程中增加公共卫生知识内容,在社区医生培训中增加体质测定与健身指导内容。通过交叉培训,促进体医双方相互了解、紧密配合,提高基层运动与健康工作者的综合服务能力,推动慢病运动干预发展,促进市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9促进健康体检与体质监测相结合。开展体质监测站体医联合建站工作,尝试每个区建立1个体质监测体医联建站。探索市、区两级体质监测与健康体检相结合的平台建设与管理,在健康体检项目的基础上开展体质测试,充实体检内容。尝试将体质监测数据纳入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数据在运动指导中适度开放。

10广泛开展科学健身知识宣传。发挥体育、卫生部门专家作用,结合全民健身日、卫生宣传日等主题宣传活动以及日常社区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宣传普及健康核心知识和科学运动理念及措施。利用体育、卫生等方面媒体及互联网平台,结合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开展加强宣传。深入实施“你点我送”社区体育服务配送,市、区、社区联动,推进区级配送服务机制的建立,逐步实现社区全覆盖。同时,继续推进健身技能培训、健身知识讲座等公共体育服务进社区、进园区、进校园、进楼宇、进军营等。

四、聚好体育服务志愿人才,拓展思路,创新做法,切实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11激活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以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换届为抓手,吸引社会热心公益人士加入,引进专职人员,加快推动协会人员结构和运作机制改革。市、区联手,努力打开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晋升通道,增加国家级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调整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比例和年龄结构。逐步打通社会体育指导员属地化管理界限,试行开展技术等级培训和工作岗位社会公开招募,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使用和注册社会化。

12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能力和水平。以健康生活方式培养、慢病运动干预和运动伤害防治与急救等为主要内容,加强对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再培训。鼓励在社区体育设施日常管理、学校体育场地管理与督查、慢病运动干预等工作中优先安排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提供赛事活动组织、体质测试等工作中的辅助岗位,由社会体育指导员实施志愿服务。推广“社会体育指导员进家庭”,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家门口的健身活动,让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服务中亮身份、展技能、树形象。

五、做好信息平台数据收集,集成大数据,努力提升上海全民健身信息服务能级

    13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配合相关部门,加快健身服务智慧工程建设,通过调研分析,认真梳理市民需求,收集各类有价值的数据,为市民提供精准化的健身服务信息,提供更为便捷、更加优质的体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