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体青〔2017〕340号
各区体育局、市体育局有关直属单位、上海体院竞校:
为做大做强我市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进一步提高全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益,根据《中共上海市委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体教结合促进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沪委发〔2016〕29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体育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沪府办发〔2016〕52号)及《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体青字〔2014〕75号)文件精神,制定《上海市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工作方案(2017—2020年)》,现将该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望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上海市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工作方案(2017—2020年)
上海市体育局
2017年7月31日
附件
上海市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建设工作方案(2017—2020年)
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以下简称“国家基地”)是本市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阵地。经过2013—2016年里约奥运周期的努力,全市20家单位被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基地”(含9家重点),为上海竞技体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市“国家基地”自觉运用现代化训练手段及先进管理方式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科学选材育才相结合的理念有待进一步深化,教练员的综合执教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为做大做强“国家基地”,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提高后备人才培养效益,根据《中共上海市委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体教结合促进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沪委发〔2016〕29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体育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沪府办发〔2016〕52号)及《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体青字〔2014〕75号)文件精神,制定本方案。本市各级各类业余训练单位(含体育总局项目中心或中国单项体育协会命名的国家单项基地、上海市体育局命名的市级精英培训基地)参照执行。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体育总局《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和《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为指导,以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终身发展为理念,充分发挥“国家基地”的育人功能,紧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目标,抓住青少年科学选材育才主线,坚持体教结合,完善多元办训,强化队伍建设,提升训练质量,完善政策保障,为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作出贡献。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按照“国家基地”的各项要求,通过四年的努力,上海创建新周期“国家基地”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训练管理的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科学选材与科学训练的硬件设施更趋完善,各类体校的内涵建设不断深化,教练员的综合能力明显提升,精英运动员选拔、培养更加精准,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更趋优化。
2.具体目标(双精英指标)
四年全市“国家基地”常年训练(三年及以上)的青少年运动员人数,以及向本市一线训练单位的输送人数稳中有升;80%以上的国家“精英教练员”、“优秀教练员工作室”带头人、“明翔计划”青年骨干教练员来自“国家基地”,其中每个“国家基地”(综合类)3—5人、“国家基地”(单项类)1—2人。
二、主要任务
(一)以“国家基地”标准为依据,进一步加强训练单位的内涵建设
各单位要站在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高度,对照《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从基本条件、训练过程、教育教学、人才质量、人才效益五大方面入手,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完善训练条件、加强训练监控、注重全面育人、提高管理成效,特别是要以创新的理念和做法提升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市、区两级体育部门要支持“国家基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鼓励“国家基地”开展办训和办学的国内外交流,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
(二)以强化训练管理为手段,促进“国家基地”上水平上台阶
创新训练管理理念和方法,加强新技术能力的培训,进一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鼓励探索“互联网+”的训练管理模式,尝试推行智能化训练教学,积累比赛技术统计和选材科研测试数据,开展大数据分析,进一步促进后备人才培养的科学化。对照“国家基地”五大项标准内容开展年检工作,并开展单项和综合成绩排名,评定单项奖和综合优秀奖,促进各单位工作有特色、整体创一流。(2017—2018年重点检查硬件建设、队伍建设、训练计划、常规管理四大类工作;2019—2020年突出人才输送、大赛成绩等方面工作)。
(三)以加快科学选材与育才紧密结合为突破,进一步提高后备人才培养的成才率
贯彻落实《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雏鹰计划”》,建立健全市、区两级选育才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和科研队伍建设,优先为“国家基地”、精英培训基地提供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市选育才中心的指导作用,结合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数据库重点苗子情况,借助机能(体能)、防伤防病、心理指导、营养保障等团队,加强对重点苗子的选拔、跟踪和培养,进一步提高成才率;落实奥运项目青少年训练教学大纲,完善各项目二线运动员选材标准,突出三线选材“打基础、重全面”的原则;“国家基地”须配置适合青少年特点的体能训练房,体现运动项目特点和训练教学的科学化;进一步推进“国家基地”一年两次的科学选材测试,加强组织服务,确保测试规模(每年测试人数不少于90%),不断增强测试数据为训练服务的科学意识。
(四)以深化教练员队伍建设为根本,进一步提升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
增强教练员队伍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教练员“领军人物”。加强对“国家基地”教练员的专题培训,通过线下、线上,理论、实践等多种形式,不断优化教练员队伍的知识结构;拓展教练员国际视野,提高综合执教能力,优秀教练员出国培训选派向“国家基地”教练员倾斜;探索建立以项目划分的教练员排行榜,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引导教练员在全市同行中良性竞争;以购买服务等方式探索打造复合型训练师资团队,配备体能教练员、心理指导师、营养师等专业人员,提高后备人才培养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五)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进一步提高“国家基地”的工作成效
进一步完善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数据库,做强二三线运动员“储备平台”,加快运动员跨项转项“公共平台”和运动员输送一线“成才平台”的建设和运用。强化重点苗子“一人一档”,实现一二三线运动员信息资源的共享。完善“第一资讯:上海市青少年科学训练教育信息平台”,升级全市青训教练员手机APP系统,实现教练员业务学习与交流的网络化和便捷化。按照体育总局的要求,做好“国家基地”人才库及科研测试数据的上报工作,完善本市“国家基地”年检等工作信息系统。加快推行“国家基地”各项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自建或共享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宣传与业务沟通;建立训练信息管理平台,及时了解运动队的训练动态,加强训练监管。
(六)以落实“体教结合双十条”为契机,不断营造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环境
贯彻落实《上海市体教结合促进计划(2016—2020年)》(简称:体教结合双十条),继续推进优秀教练员进校园工程,进一步拓展后备人才培养阵地。承担文化教学工作的“国家基地”要进一步强化与优质教育资源的结合,配强文化教师力量,加大文化教育软硬件投入,创设良好的运动员文化教育环境;其他“国家基地”要加强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跟踪管理。对每年文化测试不合格的运动员,各单位要对接运动员所在学校或联系家长,补习辅导文化课,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弘扬体育精神、体育价值、体育文化,挖掘整理一批展示体育育人成果的宣传素材,营造积极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保障实施
(一)建立工作机制
建立市、区两级体育部门共同推进“国家基地”建设的工作机制。市、区体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国家基地”的建设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或完善由相关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协调议事机构,将其列入市、区体育的周期规划及年度重点工作;建立一二三线共育重点苗子的工作机制,一线要注重跟踪重点苗子,建立健全下基层看训、观赛、指导二三线教练员训练的长效机制,二三线培养单位要主动对接一线需求,加强后备人才梯队建设。
(二)保障经费投入
各级管理部门要认真执行相关文件精神,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要求,对“国家基地”进行配套资金投入,用于改善“国家基地”训练、科研、教学、管理等的开办条件。“国家基地”及有关单位,要按照最新财政政策规定合理规范使用专项经费,提高各项经费使用的效益。
(三)加强分工协作
市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指导、推进、检查、督促本工作方案;市体育局科教处负责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科学选材等业务指导工作;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负责落实“国家基地”的业务培训、训练督导、信息管理、年检等常规管理工作;市青少年体育选材育才中心负责优秀苗子选材测试、技术诊断、指导服务等工作;各区体育局负责制定本区“国家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每年对本区的“国家基地”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督促工作方案落到实处;各项目中心(协会)负责本项目教练员的业务学习,协同选拔和跟踪重点苗子工作,不定期到基层单位进行技术指导等;“国家基地”要根据市、区两级体育部门的工作方案、实施方案,制定2017—2020四年行动计划,每年工作计划有目标、有重点、有措施,狠抓落实,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