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体青〔2017〕93号
各区体育局、市体育局有关直属单位:
为推动本市青少年体育工作,市体育局制定了《2017年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做好本区、本单位青少年体育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2017年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工作要点
上海市体育局
2017年2月27日
附件
2017年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工作要点
2017年青少年体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增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为目标,让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热爱体育、参与运动、身心健康。坚持改革、开放、融合、发展理念,努力构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体教结合融合发展,强化后备人才基础,不断开创上海青少年体育工作新局面。
一、贯彻国家“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推进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整合资源,积极推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体育活动模式。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机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力度,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创办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推进市、区两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开展青少年体育公益培训、青少年社区运动会等公益活动。打造“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庆六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公益开放日、暑期青少年体育赛事等品牌赛事活动。
2.加强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着力扩大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供给,市区协同推动青少年体育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建设社区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打造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保障公共体育设施向青少年免费公益开放。
3.推进“草根教练员培训计划”。大力培养青少年体育指导人员,鼓励市级单项体育协会创设草根教练等级认证,开展草根教练培训,为社会培养具有专项技能的青少年体育指导人员。
4.培育青少年体育组织。发挥国家示范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继续创建市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展俱乐部教练、管理人员培训,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信息统计与信息交流。做强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暑期培训、夏令营等活动。
5.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宣传。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宣传体育精神,弘扬体育文化。继续做好上海青少年体育微信公众号,拍摄青少年体育地铁公益宣传片,开展青少年体育摄影比赛等青少年体育文化活动,营造青少年体育发展氛围。加强青少年体育信息化建设,开展青少年体育信息统计。
二、积极落实《上海市体教结合促进计划(2016—2020年)》,促进体教结合深度融合
1.贯彻实施《上海市体教结合促进计划(2016—2020年)》。进一步完善市区体教结合领导小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各区制定《区体教结合促进计划(2016—2020年)》。联合市教育督导室和市教委继续开展体教结合督导工作。充分发挥体教结合工作服务“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体教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育活动水平,促进每一位青少年热爱体育、参与运动、身心健康。
2.推进体育传统校与二线运动队建设。联合教育部门开展新一轮市传统项目学校评审,扩大市、区两级体育传统校布局,增设冰上、新增奥运项目等体育传统校。加强对学校办二线运动队训练教学的指导,开展试办二线运动队的验收工作。开展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专项技能培训。继续推进优秀教练员进校园,鼓励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进校园带教带训,参与学校体育课改。
3.加强校园三大球联盟为引领的校园运动联盟建设。配合市教委建立健全校园联盟联席会议及定期沟通与协商制度,加强三大球等校园运动项目联盟建设,扩大校园运动联盟规模,提高校园三大球联赛水平。
4.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加强校园体育赛事与国内外大赛的互动,继续组织学生观看高水平体育赛事,体验项目文化,感受运动氛围。打造优秀运动员进校园品牌活动,弘扬体育精神,宣传体育文化。
三、强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完善青少年竞训体系
1.推进青少年足球、田径等重点项目精英培训基地建设。建立精英基地管理与评估工作机制,协同市项目中心和市单项协会,落实足球、田径、游泳、射击、射箭、自行车、冰上、棋类等重点项目精英培训基地建设方案。注重精英培训基地与原有训练体系的衔接,强化市项目中心对青少年训练的指导,突出精英运动员与教练员双精英队伍建设,提高精英运动员培养效率。强化国家后备人才基地与市区体校建设。完善双休日及寒暑假训练营、训练督导等训练管理机制,提高训练管理科学化水平。
2.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组织调研制定《2018年第十六届市运会竞赛规程总则》,制定市青少年体育竞赛计划,突出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提高类赛事与校园赛事有效衔接。强化赛事规范化管理,重点办好市青少年体育十项系列赛及各项目锦标赛。试点部分项目青少年竞赛向社会办训机构开放,鼓励社会办训机构成为参赛主体。加强青少年体育赛事宣传,试点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扩大赛事影响。
3.探索新增奥运项目发展路径。协同攀岩、滑板、空手道等项目协会,加强对新增奥运项目青少年发展现状的调研,探索新增奥运项目后备人才社会化培养模式,推动校园普及,启动新增奥运项目的运动员注册工作,逐步建立新增奥运项目的竞赛体系。
4.强化教练员队伍建设。加强青训教练员队伍发展的政策引领。整合资源,完善教练员培训体系,提升本市教练员培养的科学化水平。在重点项目、重点教练培养上下大功夫,强化项目中心、选材育才中心在教练员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重点支持郊区及社会力量办训单位教练的培训。发挥“优秀教练员工作室”、“明翔计划”教练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开展上海市十佳教练和优秀教练员的评审与宣传工作。
5.继续推进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雏鹰计划”。坚持选材与育才相结合理念,强化科技助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完善市选材育才中心例会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重点苗子的选拔、评估、推优及跟踪保障工作机制,加强选材育才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提升本市业余训练教练员与科研人员科学选材育才整体水平。推进苗子库建设,完善成才平台与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