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2025第40届“上海银行”杯新民晚报暑期中学生足球赛上海赛区落幕 老牌劲旅问鼎冠军,全国交流赛见!
2025-08-08 来源: 上海体育

  2025第40届“上海银行”杯新民晚报暑期中学生足球赛上海赛区决赛于8月6日在杨浦区白洋淀足球场落下帷幕。经过为期三天的角逐,来自静安赛区的久隆蕴星A队以及来自黄浦赛区的申花Blue 90队分别问鼎初、高中组冠军。两支队伍将作为上海赛区冠军代表,参加于8月20日开始的全国交流赛,与全国七大赛区队伍切磋技艺,解锁终极“王者”悬念。

  本届赛事由上海银行独家冠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体育局、新民晚报社主办,上海市足球协会、上海市学生活动管理中心、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上海市中学生体育协会、上海市校园足球发展中心、东方体育日报社承办。

  上海银行党委副书记牛韧、新民晚报社副总编辑杜旻以及原中国女足国家队队长浦玮等领导和嘉宾出席颁奖仪式,为初、高中组冠亚季军队伍以及最佳教练、最佳射手、最佳门将颁奖。

  黑马成色十足,老牌劲旅笑到最后

  初中组和高中组的决赛对阵中各有一支老牌劲旅,也各有一支“黑马”队伍。而最终站上最高领奖台的,正是有着更多参赛经历的久隆蕴星A队以及申花Blue 90队。前者依托于校园足球特色校久隆模范中学的强大实力,在最近四年参赛历程中收获两冠、一亚、一季共四座市级决赛奖杯,后者则是在社会足球俱乐部的系统训练加持下,实现了高中组冠军的卫冕。

图片1.png

  “从死亡半区突围,靠的是扎实准备和心态调整。”本届赛事初中组最佳教练、久隆蕴星A队主教练刘彬透露,正是连年举办、他们连年参赛的新民晚报杯赛事,给了这群少年通过比赛历练和成长的平台,“五人制赛事提升了球员小范围处理球能力,专业场地、转播等保障让孩子们收获满满。”

  申花Blue 90队在决赛中通过点球大战捧起高中组冠军奖杯,这支球队的豪门底蕴同“申花”二字一样耀眼。2010年由八名“90后”申花球迷组建的Blue 90足球俱乐部,过往14次参加新民晚报杯赛事,斩获四冠、三亚、三季共10座市级决赛奖杯,可谓是独一档的存在。这次出战的申花Blue 90队以留学生队员为主,队长罗顺沙克亚有着中国和尼泊尔血统,谈起夺冠秘笈,他说,就是“对待任何对手都会全力以赴”。

图片2.png

  相比两支冠军队伍亮眼的“履历”,两支亚军队伍并非星光暗淡。初中组的航华竞技队连续三次参赛,从最开始的没能从分赛区出线,到最后杀入市级决赛,这一路的成长,是一群少年在晚报杯赛场上不断奔跑、长大的过程。这支队伍有着晚报杯已经“司空见惯”的传承故事——主教练朱杰是队长朱凯迪的爸爸,他曾于上世纪90年代连续参加过四届晚报杯比赛,如今带着儿子再次驰骋在这片赛场,两代人的青春有了跨越时空的交汇。

  高中组亚军烤串研究所队则是纯粹的“大黑马”,这支以位育中学爱踢球的高中生组成的队伍,首次参加新民晚报杯就杀入了市级决赛,只是倒在了点球大战最后一步。赛后,罚丢点球的球队核心凌梓皓倒地痛哭,队友们围成圈齐齐安慰他。“今年是最后一次参赛了,可是我罚丢了关键的点球。”颁奖仪式过后,小凌终于整理好情绪,青春总有遗憾。

  “队员带伤拼到最后,半决赛胜利已超额完成目标。”烤串研究所队的主教练唐浩翔是同样从位育中学毕业的大二学长,曾在晚报杯赛场两度折戟的他深知“胜利如山坡上的蒲公英般不易得”,而他麾下的少年们已经交出了不俗答卷,“我们等下去要去吃烤串庆祝,呼应我们的队名。”

  “足球是圆的,我们还会更进一步。”唐浩翔意味深长地说道。在新民晚报杯这方属于中学生的绿茵场上,所有纯粹的热爱,终将找到绽放的土壤。

  首迎解说天团,隐形大师课“送教上门”

  娄一晨、董路、张玉宁、马延峰、李彦、王政、庄宁宇、浦玮……这些在沪上体育圈及解说圈耳熟能详的名字,正为这项走过四十载的青少年赛事注入“特殊能量”。他们的到来不仅让比赛更具仪式感,更以专业视角为参赛少年们开设了一堂堂“隐形大师课”,成为晚报杯留给青少年最珍贵的成长财富。

  田苑逐梦队的队员们对此有着深切体会。从区赛小组赛止步到闯入市级决赛,这支队伍的成长轨迹里,藏着与职业解说员相遇的惊喜。“完全没想到能被王政老师、庄宁宇老师解说比赛”,队员们难掩激动。作为从小听着申花、海港比赛解说长大的球迷,当镜头对准自己奔跑的身影,当熟悉的声音分析着自己的传球与跑位,这种奇妙的体验让他们对足球有了全新认知。

  这些活跃在中超赛场的解说员,带来的不仅是关注度。田苑逐梦队至今记得浦玮在解说时提出的“配合需更精细”的点评,这正是源自解说团队对比赛细节的专业捕捉。参赛球员坦言,会把比赛录像录屏存在手机里反复回看,认真聆听解说中对战术配合的分析,“像走路一样踏实打磨技术”。这种从职业视角获得的指导,比普通训练更具冲击力,正如田苑逐梦队队长单哲言所说:“一场比赛下来,相当于上了堂足球大师课。”

  在庄宁宇看来,解说青少年比赛与职业赛事有着本质不同。“不必用五大联赛的标准苛求他们,但能触摸到最鲜活的足球土壤。”连续解说两场比赛后,他对高中组冰分子FC队印象深刻——这支在整场比赛前30分钟一直落后的球队,于最后10分钟连追四球,完成逆转并晋级四强,展现出的韧性让他看到足球最本真的魅力。这种近距离观察,让解说员们更清晰地感受到足球如何像毛细血管般渗入社区、渗入学校:“孩子们转几趟地铁来参赛,每天挤时间训练,这种坚持比胜负更动人。”

  如今的晚报杯早已超越赛事本身。职业解说员带来的“隐形大师课”,让足球教育有了更生动的载体。那些藏在解说词里的战术思维、那些透过镜头传递的体育精神,正悄悄改变着参赛少年对足球的理解。正如田苑逐梦队期待的那样,下一届赛事他们要带着从“大师课”学到的本领,踢出更精彩的比赛。这或许就是晚报杯留给青少年最珍贵的遗产——让足球的种子在专业滋养下,慢慢长成参天大树。

  “而立”遇上“不惑”,珍贵苗圃再育新芽

  1986年,当弄堂深处的青涩身影追逐着黑白皮球,谁曾想,这粒名为“新民晚报杯”的种子会深植于城市的血脉,悄然长成参天大树。时光流转四十载,从街巷走向专业球场,赛事累计吸引逾百万青少年挥洒汗水,两代人同时走进赛场已不是新鲜话题,徐根宝、范志毅、谢晖等中国足坛名宿更是为之点赞。40年耕耘与沉淀,这项赛事早已超越竞技本身,成为一代代上海人共同的情感坐标与城市精神的鲜活载体。

  新民晚报杯是上海足球珍贵的苗圃,承载着城市的足球梦想与文化传承。今年,步入“而立”的上海银行,以独家冠名赞助的身份,与“不惑”之年的晚报杯并肩而行。这场金融力量与传媒品牌的“强强联手”,绝非偶然。三十载稳健前行的上海银行,正以“而立”的锐气与担当,将服务社会的根系向更广阔的文体土壤延伸。从守护青少年足球的蓬勃生机,到以文化项目滋养城市灵魂,再到借体育赛事传递健康理念,“金融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始终如一。此次倾力支持新民晚报杯,正是其践行“金融为民”理念的举措,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与体育赛事之都注入持久动力。

  四十载风雨兼程,新民晚报杯守护着城市足球的星火;三十岁风华正茂,上海银行以行动诠释责任担当。当“而立”的锐意进取与“不惑”的深厚积淀在黄浦江畔深情握手,这份强强联手的守护,正静待并全力催生着属于上海足球的下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